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立中书省命左右相国》
《闻立中书省命左右相国》全文
明 / 陶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国经邦业,中书出治原。

一堂文武并,百辟表仪尊。

自顾微踪远,今符素志存。

十年参侍久,喜极复何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辟(bǎi pì)的意思:形容威力无穷,无所不能。

表仪(biǎo yí)的意思:指外表看起来庄重、得体的样子。

出治(chū zhì)的意思:指出现某种病症或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解决。

国经(guó jīng)的意思:国家的经济状况或经济发展情况。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素志(sù zhì)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善良,行为纯真无邪。

文武(wén wǔ)的意思:文指文化,武指武力。文武表示文化与武力并重,既强调学问修养,又注重武艺技能。

相国(xiàng guó)的意思:相国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指的是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有能力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自顾(zì gù)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需要或利益。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闻立中书省命左右相国》,表达了对新任相国和中书省官员的敬意与个人感慨。首句“相国经邦业”赞扬了相国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大责任和才能,次句“中书出治原”则强调中书省作为中枢决策机构的重要地位。接下来,“一堂文武并”描绘了朝廷内文臣武将和谐共事的景象,显示出国家治理的有序和威严。“百辟表仪尊”进一步赞美了相国和中书省官员的典范作用。

诗人接着转向自身,“自顾微踪远”,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地位不高,但此次任命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朴素志向。“今符素志存”表达了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最后两句“十年参侍久,喜极复何言”,诗人感慨多年侍奉朝廷,如今得偿所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却又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国家高层领导的敬仰,也流露出个人的欣喜和谦逊,展现了明朝士大夫对于国家政治的热忱和忠诚。

作者介绍

陶安
朝代:明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猜你喜欢

次韵真师移植新竹

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

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

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

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

(0)

子重相率游任园

蹈雪入窈窕,蓊蔚如深春。

左右无佳色,老绿不改新。

小愒茅茨下,园翁叙慇勤。

主人谓此翁,好事绝等伦。

养生惟养花,种种皆躬亲。

每到二三月,烂漫如锦茵。

问翁何所有,品目如何分。

翁云世间本,搜采无遗根。

牡丹三万株,兼取洛与陈。

芍药扬州来,密密搀鱼鳞。

杂花极目是,浩不知涯津。

四序更代谢,颜色常相因。

我适来非时,犹得聊逡巡。

约翁待花开,许我论主宾。

(0)

寄何德固

元丰初得君,赐袍色可摘。

雍容戎马间,爽气凌秀色。

十年不相逢,颔须已有白。

京尘化人衣,岁月动阻隔。

夏屋如深山,排日许连席。

坐中多可人,一笑每堕帻。

人皆指为誇,我辈日所惜。

于今已三见,爽气若初得。

同言胡乃尔,前致作娇客。

边城久不雨,旱气几烁石。

俯仰数刻间,咫尺便南北。

寄声不敢辄,问讯莫我获。

但问深闭门,鸱坐较定力。

双林旧家风,庞老真消息。

莫作分别想,认子却为贼。

造门会有日,聊复铦戈戟。

准拟诘朝见,无或但坚壁。

(0)

四时词拟徐陵用今体次东坡旧韵.春

红绿枝头自开落,薄日低云天一幕。

可堪困绪尚眠蚕,未拟欢心随破萼。

宝环半脱畏侵肌,百刻萦香竟属谁。

旋制称衣宫样窄,慵看架上去年衣。

(0)

为僧作真赞

虎头燕颔,将军之相。雪桧霜松,山僧之容。

以是而见,胡来汉现。捩转面目,瞻之不足。

盛哉七百聚徒,何殊在网之鱼。

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

(0)

灵源禅师真赞

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

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

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