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性地颂·其一》
《性地颂·其一》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佛性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猜量(cāi liàng)的意思:猜测、估量

佛性(fó xìng)的意思:佛性是指人们内在的慈悲、智慧和平静的本性,也是追求解脱和觉悟的精神境界。

见闻(jiàn wén)的意思:指所见所闻的事物和情况。

取舍(qǔ shě)的意思:在做决策时,根据情况选择接受或放弃某些事物。

同异(tóng y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闻知(wén zhī)的意思:得知、听说

无伤(wú shāng)的意思:没有伤害,没有损害

一光(yī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芒四射,明亮耀眼。

知觉(zhī jué)的意思:知道和感觉。

无一可(wú yī kě)的意思:没有一点可以的余地或选择。

注释
佛性:指佛教中超越世俗观念的本性。
异:差异。
千灯:比喻众多的事物或智慧。
共一光:共享同一真理。
增之:增加。
宁:反而。
解溢:溢出或超出。
减著:减少。
无伤:不会受到损害。
取舍:选择和放弃。
过:偏差或错误。
焚漂:焚烧或漂流,象征经历各种考验。
不妨:没有妨碍。
见闻知觉法:指通过观察和感知获得的知识。
猜量:猜测或衡量。
翻译
佛性的本质超越了差异,如同千盏灯共享同一光芒。
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导致它溢出或受损。
无论是获取还是舍弃都是偏差,焚烧或漂流都无妨。
对于见闻和感知的一切法则,没有一样是可以猜测和衡量的。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性地颂(其一)》,出自宋代诗人张伯端之手。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探讨的是禅理,通过灯光的比喻来阐述佛性的本质和修行者的心态。

首句“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表达了佛性不分彼此,虽有无数的个体(即千灯)却源自同一个根本真理(即一光)。这一比喻巧妙地揭示了禅宗中“万法归一”的哲学思想。

接着,“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则进一步阐明了对佛性的修持态度。诗人指出,即便是增加(增)或减少(减)的行为,也不应该影响到这份本质的纯净和完整。这句话传递了一种中庸之道,对待佛性时既不贪多也不吝啬,保持一种平衡与谨慎。

“取舍皆为过,焚漂总不妨。”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警醒。无论是执着(取)还是放弃(舍),都可能陷入极端,从而偏离了正确的修行之道。而“焚”和“漂”则象征着各种干扰与考验,诗人表明这些外界的影响对真正悟到佛性的心灵来说,并不构成障碍。

最后,“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强调了通过禅定的修行,可以超越凡人的感官和认知限制,触及到无法用常理推测的真理。这一句话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禅定中“直观”智慧的崇尚。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性和修行者的内在世界,展示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精湛理解。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9)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4)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5)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2)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2)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2)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