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有解醉者,惟与酒为比。
萧萧竹数竿,廉虚寡外嗜。
真得茗之神,醉醒各有寄。
然非公荣俦,不饮亦无寐。
竹醉以得雨,雨多竹如睡。
我醒起对竹,欣然忘醉思。
不知竹醉日,竹与我谁醉。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苍翠(cāng cuì)的意思:形容植物呈现出深绿色、浓郁的颜色。
独醒(dú xǐng)的意思:独自清醒,不受外界干扰。
可异(kě yì)的意思:可变异,可改变
苦爱(kǔ ài)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物深深地爱着,但同时也带有某种痛苦或困扰。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妙理(miào lǐ)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的道理或观点。
曲蘖(qǔ niè)的意思:形容人的思维灵活、机智。
为比(wéi bǐ)的意思:形容某事物或某人的水平、程度高出其他事物或其他人。
无寐(wú mèi)的意思:指夜晚无法入睡,形容心思牵挂、思虑繁多。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欣然(xīn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乐意的样子。
众人(zhòng rén)的意思:指许多人,大家,众多的人群。
竹醉(zhú zuì)的意思:形容人在竹林中,因为竹子的香气和环境的宁静而感到陶醉。
醉意(zuì yì)的意思:形容喝酒后的陶醉感觉或情绪。
醉泥(zuì ní)的意思:形容醉得像陷在泥中一样,喝醉了。
竹醉日(zhú zuì rì)的意思:形容人在宁静的竹林中沉醉,忘记了时间。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竹醉日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竹子在雨后醉态的独特观察和感悟,以及自己在竹林中的醉醒体验。
诗的开篇“众人苦爱醒,是恶知醉意”,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过于追求清醒状态的不解,认为醉意或许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接着“即有解醉者,惟与酒为比”则暗示了诗人对酒与醉之间关系的理解,认为解醉如同解酒,两者相辅相成。
“醉可令人远,不在曲蘖事”一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醉意带来的超脱与自由感,并非仅仅源于酒精的作用。随后,“萧萧竹数竿,廉虚寡外嗜”描绘了竹子的清雅形象,与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洁相呼应。
“清疏见妙理,其志谅可异”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内在的哲学智慧,暗示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敬仰。“真得茗之神,醉醒各有寄”则将茶与酒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状态下的内心寄托与追求。
“余亦沃醉泥,笑彼独醒类”展现了诗人自己在醉与醒之间的游离状态,对他人过分执着于清醒表示了一丝调侃与理解。“然非公荣俦,不饮亦无寐”则表明了诗人并非真正的酒徒,但通过饮酒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竹醉以得雨,雨多竹如睡。醉竹竹萧散,醉雨雨苍翠”描绘了雨后竹林的醉态,竹子似乎在雨中得到了某种释放,而雨水也因竹子的存在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我醒起对竹,欣然忘醉思。不知竹醉日,竹与我谁醉”则表达了诗人与竹子之间超越了物质界限的精神交流,以及对竹子醉态的欣赏与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自我状态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绣衣乘青骢,矫矫气如龙。
霜蹄振山岳,踏躞生秋风。
问君何所如,直指湖西东。
问君何所事,皇命肃清戎。
戎籍亦已繁,号声上通天。
仍闻父老叹,逃亡尚未还。
室有新寡妇,膝有新孤孱。
何当见使君,长跪告此冤。
老子擎天手。到年来、婆娑风月,无心圭卣。
绣佛长斋隐人海,万事秕糠尘垢。
但甘为、哀鸿奔走。
酒肉朱门道旁骨,为郎君、积德求佳偶。
宾欲醉,筵无有。桃花流水春深后。
见新人、心肠菩萨,同符君舅。
玉镜台前青绫幛,昧旦双双上寿。
更准备、催妆几首。
织就天孙宫样锦,问而翁、被得苍生否。
君子曰,众人母。
笑云萍遇。剧相怜、风尘满地,头颅如许。
弹遍哀丝三百曲,流水落花春去。
问天上、人间何处。
结客朱家游侠子,肯平生、拼为相思误。
忍割断,闲情绪。江山黯黯迷烟雾。
怎禁他、浪淘潮卷,风凄雨苦。
谁与挥戈回落日,只共夕阳迟暮。
者残局、仗君支柱。
我亦湖湘漂泊久,算年来、剩有闲词赋。
才易尽,忧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