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爱诗李道人嵩阳归隐图》
《爱诗李道人嵩阳归隐图》全文
金 / 刘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脱却儒冠已自閒,更令家事相关

百钱便挂青藜杖,不看先生纸上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家事(jiā shì)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琐碎事务。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青藜(qīng lí)的意思:指年轻人、青年人。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生纸(shēng zhǐ)的意思:指无事生非,没有根据地制造麻烦或纷争。

脱却(tuō què)的意思:摆脱、去掉。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关(xiāng guān)的意思:有关联或有关系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道人的爱诗者在嵩阳归隐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脱却儒冠已自閒”,诗人以“脱却儒冠”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李道人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心灵自由的状态。“閒”字不仅指身体上的轻松自在,也暗含了精神层面的宁静与解脱。这句诗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对传统束缚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向往。

第二句“更令家事勿相关”,进一步强调了李道人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仅摆脱了儒家的外在约束,连与家庭事务的联系也刻意割断,追求一种更为纯粹、不受外界干扰的生活方式。这种决绝的态度,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强烈渴望。

第三句“百钱便挂青藜杖”,描绘了李道人简朴而自由的生活状态。他仅需百钱便能携带青藜杖出行,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生活节俭,更象征着他追求的精神自由和对物质的淡泊。青藜杖作为古代文人行旅的象征,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李道人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标志。

最后一句“不看先生纸上山”,则直接点明了李道人对传统知识和教条的超越。他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选择走出书斋,亲身经历自然,体验生活的真谛。这句诗暗示了李道人追求的是实践与体验,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道人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作者介绍

刘勋
朝代:金   字:少宣   籍贯:先为云中

字少宣,初名讷,字辩老,先为云中人,客居济南。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中,至哀宗天兴初之间在世,年五十余岁。与其兄汉老俱工诗。幼随官,居济南二十余年。后南渡居陈,数与刘从益相唱和。为人俊爽滑稽,每尊俎间,一谈一笑可喜。连举终不第。陈为元兵所陷,勋遂被难。
猜你喜欢

登泰山四首·其一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

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

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

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

忆我近嵩高,回轸向关、陕。

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

自入泰山来,险巘重重掩。

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

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

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

(0)

凭吊中牟台及古吹台

袁、曹战时垒,云是中牟台。

师旷留遗迹,歌风有馀哀。

田丰祠已矣,楚氛安在哉!

我过朔风生,南风竞不来。

古邱不可见,一路见蒿莱。

(0)

送客归湖北不果二首·其一

西望沧波万里长,大江欲棹路茫茫。

海东无限萧疏柳,不送离愁到武昌。

(0)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其六

海山榷酤多,游兴何须惜!

金钱不翼飞,祇此留微迹。

(0)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其一

行行去市阛,苍苍花木环。

东来最佳处,墙外有青山。

(0)

港口望帆船

港浦水迢遥,帆樯久寂寥。

云迷瓯越路,岸断广州潮。

闽舶空来往,倭关阻贩消。

微茫烟霭外,况见海门焦。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