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应尔悔,看去奈吾何。
烛影閒寻梦,花时独理歌。
这首诗名为《莫问》,是明代诗人张乔所作。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对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莫问平生意”,开篇即以一种决绝的态度,暗示了诗人不愿回顾过往,不愿深究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这种态度背后,可能蕴含着对过去种种选择或经历的反思与遗憾,或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恐惧。
“心期负已多”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的不满和责备。这里的“心期”指的是内心的期望或理想,“负已多”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在实现这些期望的过程中有所缺失或失败,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愧疚。
接下来的“别来应尔悔,看去奈吾何”两句,通过假设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诗人似乎在设想如果自己当初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是否会有更好的结果,但又无奈地意识到,过去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未来也无法预知,只能接受现状并继续前行。
“烛影闲寻梦,花时独理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在烛光的映照下,诗人独自寻找梦境,或许是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也可能是在试图从梦境中找到慰藉。而在花开的季节里,他独自吟唱,可能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忧愁,也可能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怀念。
最后,“曲阑春思寂,掩径谢鸣珂”两句,将画面推向了更加静谧和深沉的境地。曲曲折折的栏杆旁,春日的思绪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风都停止了呼吸。诗人选择掩径而行,远离了外界的喧嚣,也许是为了在孤独中寻求心灵的平静,或是为了与自然对话,寻找生命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设置,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和自我救赎的探索,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努力。
人生百年如置棋,东西南北何多岐。
白云自是山中物,风雨一出归无期。
我居鸳湖上,子在龙江湄。
能无咫尺书,慰此深相思。
长干缘河小于带,积水满地天光垂。
沧波老树沉欲没,荒郊冷落如秋时。
小家流逃大屋走,五种不入民情悲。
思君不见心欲折,背人白鹭双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