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夏病起晓步东园二首·其二》
《初夏病起晓步东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病起乌藤强自扶,三三径里晓晴初。

莺声只在花梢近,行去行来不见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起(bìng qǐ)的意思:指病情突然加重或恶化。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三三(sān sān)的意思:三个人或物的数量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乌藤(wū téng)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依存,互相依赖的关系。

行来(xíng lái)的意思:行动起来,开始行动。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三三径(sān sān jìng)的意思:指行人或车辆行走的小径。

翻译
病愈后勉强扶着乌藤起身,清晨时分走在弯曲的小路上。
黄莺的歌声似乎只在花枝间回荡,我来来回回却见不到它。
注释
病起:病愈后。
乌藤: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于制作拐杖。
强自扶:勉强支撑自己站立。
三三径:形容小路曲折。
晓晴初:清晨刚放晴的时候。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花梢:花枝的末端。
近:附近,这里指声音近在耳边。
不见渠:没有看见它(指黄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田园风光。诗人在初夏之际,刚从病中恢复过来,用乌藤作拐杖自行扶持,这个细节传递出一种虚弱但坚强不屈的情感。三三径里,即是曲折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步履声中透露出一种悠闲和宁静。晓晴初,则是描绘了清晨的天气,阳光初照,春意盎然。

莺歌燕舞,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显得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深厚情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花梢近,则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亲昵之感。

最后一句“行去行来不见渠”,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超然。在他眼中,虽有行走的人影,却如同虚幻,不见真实的河流。这里的“渠”字,或许并非仅指河流,而是比喻着生命中的某种缺失或不真实的东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观鹅亭

洛社桥边泊短篷,息机开利梵林中。

相看壁有仙人记,漫说鹅从道士笼。

兴废一亭惊异代,沧桑千古怅临风。

座中白足怀修复,授简征文后尚容。

(0)

顾梦洲邀游宝界

名山当宝界,清景况新秋。

竹暗泉飞度,松高云自留。

湖光林槛静,花影落樽幽。

未必潇湘胜,逢君续旧游。

(0)

题澹宁堂

山未芳而澹,水无波以宁。

触缘皆妙会,契理亦忘形。

砌草露生意,盆梅喷静馨。

化工惟易简,揭义在羲经。

(0)

新正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即景成什

訚訚景报园林美,穆穆欢承福履康。

初岁行时将庆节,开韶有喜祝无疆。

日长莲漏三阶正,春到梅盆合殿香。

更向西山看积雪,天教镫夕萃千祥。

(0)

名画荟珍·其八赵孟頫沙渚双鸳图

两两鸳鸯戢翼栖,秋塘风定月华西。

已欣对立波为镜,何必低飞浪作梯。

笼槛有时仍聚首,釜鬵不入免调醯。

鸥波亭上拈毫际,意寓南华与物齐。

(0)

命金廷标模李公麟五马图法画爱乌罕四骏因叠前韵作歌

元祐颇亦讫声教,于阗董毡达狄鞮。

左骐骥院育良驷,凤头锦膊名堪稽。

以此公麟留妙迹,不胫乃入西清西。

徒观传神及画骨,讵珍金躞与玉题。

兹者致贡爱乌罕,昂藏有过无不齐。

泰西绘具别传法,没骨曾命写袅蹄。

著色精细入毫末,宛然四骏腾沙堤。

似则似矣逊古格,盛事可使方前低。

廷标南人善南笔,模旧令貌锐耳批。

骢骝騋骏各曲肖,卓立意已超云霓。

副以于思服本色,执靮按队牵駃騠。

以郎之似合李格,爰成绝艺称全提。

匪说攸闻垂往训,万类一理终无睽。

长歌惭匪工部健,徒怀往作吟苏徯。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