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从师(cóng shī)的意思:指跟随老师学习,拜师学艺。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地势(dì shì)的意思:指地面的形势或地形。
风雩(fēng yú)的意思:形容风势猛烈,雨势大。
华夷(huá yí)的意思:指中国与外国的对比。华指中国,夷指外国。
江右(jiāng yò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江西和湖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江南以南的地方。
脚跟(jiǎo gēn)的意思:指人行走时脚跟先着地,比喻一个人的行动或言论紧跟在别人之后。
离合(lí hé)的意思:离开和相聚,指人和事物的分离和重聚。
鲁圣(lǔ shèng)的意思:指古代鲁国的圣贤,泛指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明经(míng jīng)的意思:指明智、通达经验的人。
模糊(mó hu)的意思:形容事物不清晰、不明确,不容易辨认或理解。
少小(shào xiǎo)的意思:指年少时期,表示年轻的年纪。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虽然(suī rán)的意思:表示尽管有一定的限制或困难,但仍然承认或接受事实。
掩卷(yǎn juàn)的意思:掩盖真相或隐藏事实
夷道(yí dào)的意思:指平坦、通畅的道路。
邹鲁(zōu lǔ)的意思:指无故多次推辞,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
- 注释
- 少小:年少时期。
从师:跟随老师学习。
鲁书:儒家经典,如《诗》《书》等。
风雩:古代学校中的一种礼仪活动,学生在春风吹拂下读书。
邹鲁:古代山东地区,孔子和孟子的故乡,被视为圣贤之地。
圣贤地:指有众多圣贤人物的地方。
华夷:华夏与蛮夷,泛指东西方文化。
道德涂:道德的道路或源泉。
地势:地理形势。
离合:分离聚合,这里指地域的变化。
脚跟:比喻文化根基。
模糊:动摇,不坚定。
江右:古称江西。
明经士:精通经学的读书人。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历史和哲学思想。
- 翻译
- 年少时跟随老师研读儒家经典,多次合上书卷想象着春风沐浴的场景。
有幸在邹鲁之地游览圣贤遗迹,是谁开创了东西方之间的道德之路。
尽管地域有分有合,但心中要坚定文化根基不可动摇。
我不禁好奇,江西那些精通经学的人,是否真正理解过《春秋》这部典籍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奕所作,名为《归途有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圣贤之地的向往之情。
“少小从师读鲁书”两句,表明诗人自幼便跟随老师研读孔子之道,即《春秋》等儒家经典。这里的“鲁书”特指孔子所在之国——鲁国的典籍,以此来强调其文化渊源。
接着,“几回掩卷想风雩”一句,描绘诗人读书时常有所感悟,甚至会忘记时间而沉浸于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这里“风雩”指的是历史的尘埃,象征着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思念。
“得游邹鲁圣贤地,谁创华夷道德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亲自踏足孔子等圣贤曾经居住的地方而感到的荣幸和敬仰。这里“华夷”指的是华夏族与四夷,即中原文化圈与其它民族的区别,暗示了儒家文化对整个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地势虽然有离合,脚跟却莫放模糊”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探寻历史真相、理解古代圣贤思想时所持有的严谨态度。即便是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中,也要保持清晰的判断力,不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模糊不清。
最后,“不知江右明经士,曾识春秋两字无”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自己所处时代学者对《春秋》这部古籍的理解与认识不足的感慨。这里“江右”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的人才尽管有许多,但真正能深刻理解《春秋》精髓的却寥若晨星。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于自己时代学术水平不满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严谨求索、崇尚传统文化的学者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