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更(bù gēng)的意思:不再改变或修改
从兹(cóng z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从此以后
复旧(fù jiù)的意思:指恢复旧物的原貌或原状。
古戍(gǔ shù)的意思:古代的城堡或要塞。
光扬(guā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光彩耀眼,显露出扬起的风采。
皇威(huáng wēi)的意思:指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惠化(huì huà)的意思:惠化指的是以仁爱之心感化他人,使其受益。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言行能够影响他人,使其受到启发和教育。
景象(jǐng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外貌或情况。
旧山(jiù shān)的意思:指过去熟悉的地方或旧日的事物。
乞降(qǐ xiáng)的意思:向对方请求投降
秦原(qín yuán)的意思:秦原指秦国的原野,比喻事物初创、未经修饰的原始状态。
穹庐(qióng lú)的意思:穹庐是指高大宏伟的房屋,也比喻宏伟壮丽的建筑物。
戎虏(róng lǔ)的意思:指敌人、侵略者。
三边(sān b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忙于几个事情。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神武(shén wǔ)的意思:形容人的武艺高强,勇猛无敌。
戍烟(shù yān)的意思:指边塞戍卫之地的烽烟,也比喻边塞戍卫的艰险和辛苦。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烟尘(yān chén)的意思:指烟雾和尘土,也比喻战争、纷争等带来的烟尘扰乱的景象。
远戍(yuǎn shù)的意思: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边疆或外地从事战争、巡边等军事任务。
竹帛(zhú bó)的意思:指古代用竹简和帛书写的文字,泛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归附、国力昌盛的景象。开篇“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两句,通过对比新旧山川和古老的军事要塞,表达了对恢复旧日疆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萧关"指的是边关的萧瑟声响,而"秦原"则是古代秦朝的广阔原野,这里用来代表辽阔的北方疆域。
接下来的“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两句,展示了边疆民族因受到朝廷恩泽而归顺,反映出中央王朝的强盛和对外的影响力。"戎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乞降"则表明他们自愿投降,并接受了汉族文化的熏陶。
中间部分“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安宁、军事堡垒废弃的场景。"穹庐"是指遥远的戍楼,而"烟尘灭"则暗示了战争的消失和和平的到来。"神武光扬"则展示了中央王朝的神圣威力,通过"竹帛传"(即用竹帛书写的文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威力的传播。
最后,“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两句,则表达了对皇帝恩德的赞颂,以及因国力强盛而无需再为边疆防御操心。"左衽"特指中原汉族,而"尽知"则意味着全体臣民都能感受到皇帝的恩泽;"从兹不更备三边"则表明自此之后,无需再准备对付北方三边(即辽东、辽西、云南等地区)的防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衔接,展现了一个由战乱到和平、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文化认同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