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宿岩》
《三宿岩》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积石谁名达磨岩,花间古洞锁苍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

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春苔(chūn tái)的意思:指春天长满的青苔,比喻事物逐渐复苏、繁荣。

达磨(dá mó)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没有头脑、没有智慧、愚笨。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积石(jī shí)的意思:指积聚成堆的石头,比喻积累的事物或力量。

梁王(liáng w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很高的地位、能力或权威。

名达(míng dá)的意思:指名声显赫,声名远播。

三宿(sān xiǔ)的意思:连续三天不离开某地

台城(tái chéng)的意思:指高大的城墙或堡垒。

一天(yì tiān)的意思:指极短的时间或极小的数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幽静的自然景观——三宿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岩石、古洞、苍烟、古树、春苔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积石谁名达磨岩”,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岩石的描述,暗示了达磨岩的来历与故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花间古洞锁苍烟”一句,通过“花间”和“古洞”的对比,以及“锁”字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洞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烟雾缭绕的神秘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向往。这里借用“三宿桑下”的典故,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仇池”一词则引申出对未知世界或内心深处探索的渴望。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描绘了古树与春苔的生动景象。古树的根部仿佛铁束般坚韧,春苔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出一片片翠绿的连环图案,充满了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最后,“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两句,通过历史的回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思考。这里的“台城”与“梁王”都是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与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折梅赠答二首

昔人行役功名误,嗟我何为久未回。
落尽繁花有青子,期君烟雨上池台。

(0)

重过东湖二首

忆昨追凉孺子亭,再来荷柳竞调零。
试当止水凭栏看,我亦疏髯白数茎。

(0)

重送处州斯远三首

登临长病独成吟,连壁相依照映深。
寄谢青山无偃蹇,好听绝唱乱清音。

(0)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

南山含壁尽阳冈,草木朝朝被宠光。
梅事已居桃李上,尔于梅也更前行。

(0)

雨后赠斯远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0)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月向中秋俟,阴从一夕愆。
望中孤老眼,暗里耸吟肩。
灯婢深留照,桃笙冷废眠。
思兮在何许,有梦隔山川。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