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此间(cǐ jiān)的意思:指现在、目前、此时此地。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靖节(jìng jié)的意思:指保卫国家、捍卫正义、守护节日等的行为。
可儿(kě ér)的意思:指能力出众、聪明机智的人。
蛮花(mán huā)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得异常艳丽。
其奈(qí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忍受或无可奈何的心情。
且休(qiě xiū)的意思:表示停止、罢休,不再继续下去
三宿(sān xiǔ)的意思:连续三天不离开某地
宿地(sù dì)的意思:指事物长期停留或居住的地方。
俗喧(sú xuān)的意思:指平常人们的嘈杂喧哗声,也用来形容庸俗的言行。
学究(xué jiū)的意思:指专注于学习,追求学问的人。
阅世(yuè shì)的意思:阅读世间万象,了解人生百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感慨与思考。首句“移帑靖节且休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同时也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那有柴桑避俗喧”一句,通过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愿望。
“阅世浮屠三宿地,可儿学究几家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新居的环境与过往的生活进行对比,暗示新居虽简朴却充满自然与宁静之美,与世俗喧嚣形成鲜明对照。其中,“浮屠”指寺庙,“学究”则指学者,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不应晏子仍居市,其奈刘伶既入裈”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晏子和刘伶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居环境的满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态度。晏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以廉洁著称;刘伶则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酒鬼,以放浪形骸而闻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满足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犵鸟蛮花此间乐,故山啼杀秭归魂”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新居周围自然环境的美好,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犵鸟(即杜鹃)啼叫,蛮花盛开,不仅增添了新居的生机与活力,也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然而,尽管如此,诗人的心灵之魂依然牵挂着故山,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绘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与超脱世俗的追求。同时,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