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上雨》
《江上雨》全文
宋 / 丁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钓翁(diào wēng)的意思:比喻处世淡泊,不为外物所动。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丝纶(sī lún)的意思:形容文笔纤细娴熟,诗文细腻动人。

蓑衣(suō yī)的意思:比喻虚伪、伪装。

鱼食(yú sh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被完全吞噬或毁灭。

注释
雨惊:雨声突然响起。
鱼食:鱼儿觅食。
钓翁:钓鱼的老翁。
归:回家。
丝纶:钓鱼的丝线和钓具。
藓矶:长满苔藓的岩石。
家在:家的位置。
渡头:渡口。
冲湿:冒雨前行。
碎声:破碎的声音。
繁点:密集的雨点。
逐:追逐,这里指雨点打在。
蓑衣:蓑衣,防雨的斗篷。
翻译
雨声惊动了钓鱼的老翁回家,他手持钓线走过长满苔藓的岸边。
他的家就在渡口,冒雨湿漉漉地走去,雨点打在蓑衣上发出碎裂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细雨中的江景,诗人通过对雨中钓翁归家的描写,展现了宁静与淡远的情趣。开篇“雨惊鱼食钓翁归”一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雨水惊扰鱼群,渔夫收竿而归的画面,既传达了春雨中的生机,也隐含着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手把丝纶下藓矶”一句,则从细节描写渔人的动作,通过“手把丝纶”和“下藓矶”的柔和笔触,展现了渔夫收线下钩的精细动作,以及对待捕鱼时的耐心与沉着。

接着,“家在渡头冲湿去”,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的住处,这里的“冲湿”不仅形容了雨水对家园的浸润,也象征着生活中的平淡无奇,而诗人却能在这平凡中寻得自在。

最后,“碎声繁点逐蓑衣”,以“碎声”和“繁点”来描绘细雨滴落的声音,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地渗透至衣服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处,是一种对生活琐碎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中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远的情怀,以及他对生命中平凡之美的独特领悟。

作者介绍
丁谓

丁谓
朝代:宋   字:谓之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生辰:966-1037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猜你喜欢

霜夜二首·其一

月淡霜清夜漏迟,疏钟杳杳度南陂。

灯残有恨欲谁语,鸡老无声如我衰。

使入蜀川方在道,书传淮浦定何时。

若为可遣闲愁得,独拥寒炉爇豆萁。

(0)

衡门

小聚风烟外,衡门水竹间。

疏沟分北涧,剪木见南山。

人笑谋生拙,天教到死闲。

犹存拄杖子,遇兴即跻攀。

(0)

遣兴

莫羡朝回带万钉,吾曹要可草堂灵。

风来弱柳摇官绿,云破奇峰涌帝青。

听尽啼莺春欲去,惊回梦蝶醉初醒。

从教俗眼憎疏放,行矣桐江酹客星。

(0)

道院杂兴四首·其一

江上霜风吹角巾,东归不独为吴莼。

扫除长剑华缨梦,收拾孤帆短棹身。

勾漏丹砂开灶晚,商颜芝草满山春。

东封敢拟迎銮仗,且作行歌陌上人。

(0)

葺圃

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

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0)

登拟岘

翠阜围平野,朱楼压缭墙。

风回半汀雁,云护一天霜。

有地聊容拙,无方可疗狂。

白头诗兴在,吟罢意差彊。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