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烟(cāng yān)的意思:形容农村或山林中炊烟或火焰的景象。
多时(duō shí)的意思:指时间长久、时光流转。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歌咏(gē yǒng)的意思:用歌声表达赞美、颂扬或歌颂的意思。
好人(hǎo rén)的意思:指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乐于助人的人。
后生(hòu shēng)的意思:指年纪较小或资历较浅的人。
蜡屐(là jī)的意思:指人的脚穿上木头或蜡制的鞋子,形容行动迟缓、步履艰难。
气祲(qì jìn)的意思:指因愤怒、悲伤或受到委屈而使气血不畅,影响健康。
前辈(qiá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职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更早出现或更高一级的人。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日观(rì guān)的意思: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时制(shí zhì)的意思: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沉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一同游览黄云的中秋佳节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
首联“蜡屐多时制始成,好山须伴好人行”,以蜡制的木屐为引子,点出登山之乐,强调了与志趣相投之人同行的重要性,好山与好人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诗中美好的画面。
颔联“风流未敢轻前辈,歌咏还思逐后生”,既是对前辈风范的敬仰,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期待。诗人谦逊地表示不敢轻视前辈的智慧与成就,同时又渴望能追随年轻一代的脚步,展现出一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颈联“黄菊不嫌秋色老,苍烟随变晚山青”,通过黄菊和晚山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变化之美。黄菊虽在秋色中显得有些老态,但依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而苍烟与晚山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青色,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
尾联“高台此日观云物,气祲南游翳日明”,将视角提升至高台之上,观览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是在欣赏一场自然界的盛宴。同时,“气祲南游翳日明”一句,不仅描绘了云雾散去后的阳光明媚,也暗含了诗人对于未来旅程的期许与光明前景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石广文赴西粤分考
香山广文石娥啸,学究谈禅穷典要。
斋珠缀领作朝珠,古调希声成别调。
麟经领荐是何年,走马金台正英妙。
抟风奋起北溟鹏,开笼放出新罗鹞。
蹉跎几度上公车,抱玉还山赋遂初。
谢公久注苍生望,陶令先回白社车。
寻师亲入圆通室,契道参同教外书。
虚空打破作明镜,窠臼掀翻擎智珠。
智珠系在儒巾角,抛却簿书徇木铎。
手握金篦入铁城,净刷嚣尘归澹薄。
苜蓿盘中谁送钱,棂星门外堪罗雀。
诸生屏迹萧生来,说有谈无差不恶。
先生本是佛仙儒,萧生自号古之愚。
师资针芥良不偶,问奇载酒徒区区。
山僧近住鹅潭上,钓得锦江双鲤鱼。
静山冷署见宾主,烟雨空林念索居。
索居室迩人不远,出岫云心自舒卷。
断科使者一纸书,撮合神交来早晚。
三生石上一相寻,半月扁舟频往返。
坐消暑气散尘襟,又赋西征趋棘院。
漫说閒官閒似僧,捧檄驱车去不停。
才经五里又千里,行过山程更水程。
临岐欲赠难为赠,一抱无弦弹月明。
曲终我亦还山去,云水茫茫空复情。
《送石广文赴西粤分考》【明·成鹫】香山广文石娥啸,学究谈禅穷典要。斋珠缀领作朝珠,古调希声成别调。麟经领荐是何年,走马金台正英妙。抟风奋起北溟鹏,开笼放出新罗鹞。蹉跎几度上公车,抱玉还山赋遂初。谢公久注苍生望,陶令先回白社车。寻师亲入圆通室,契道参同教外书。虚空打破作明镜,窠臼掀翻擎智珠。智珠系在儒巾角,抛却簿书徇木铎。手握金篦入铁城,净刷嚣尘归澹薄。苜蓿盘中谁送钱,棂星门外堪罗雀。诸生屏迹萧生来,说有谈无差不恶。先生本是佛仙儒,萧生自号古之愚。师资针芥良不偶,问奇载酒徒区区。山僧近住鹅潭上,钓得锦江双鲤鱼。静山冷署见宾主,烟雨空林念索居。索居室迩人不远,出岫云心自舒卷。断科使者一纸书,撮合神交来早晚。三生石上一相寻,半月扁舟频往返。坐消暑气散尘襟,又赋西征趋棘院。漫说閒官閒似僧,捧檄驱车去不停。才经五里又千里,行过山程更水程。临岐欲赠难为赠,一抱无弦弹月明。曲终我亦还山去,云水茫茫空复情。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5567c70de91f1a8459.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