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变·其六》
《闻变·其六》全文
明 / 陈邦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十年国事招携,清野频经补牍题。

土有分民内外,生随流浪东西

魂摇乍觉离豺虎手实俄惊录大鸡。

谁为绘图入告郊坰元亦是黔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补牍(bǔ dú)的意思:指补充文件或书籍的文字内容,也比喻补充事实或证据。

豺虎(chái hǔ)的意思:形容凶猛残暴的人或事物。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分民(fēn mín)的意思:指分割、分裂人民,使人民团结分散,互相对立。

国事(guó shì)的意思:指国家大事或国家事务。

绘图(huì tú)的意思:绘制图画,描绘图像。

郊坰(jiāo jiōng)的意思:指郊外的土地或田野。

流浪(liú làng)的意思:形容失去家园或固定居所,四处漂泊无依。

谋国(móu guó)的意思:为国家谋划策略,筹谋国家大事。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黔黎(qián lí)的意思:指黑暗、昏暗的夜晚。

入告(rù gào)的意思:入告指的是被告发或告发他人的行为。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手实(shǒu shí)的意思:指能够实际行动,具体落实的意思。

随流(suí liú)的意思:跟随主流或大众的思想、行为或潮流。

有分(yǒu fèn)的意思:有区别、有差别

招携(zhāo xié)的意思:招募、吸引人才或朋友,使其归附自己

鉴赏

这首诗《闻变(其六)》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动荡时局中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联“十年谋国事招携,清野频经补牍题”,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长期关注与努力,以及在动荡时期频繁参与补救国家事务的忙碌状态。这里“招携”二字,既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态度,也暗示了国家治理中的复杂局面和艰难挑战。

颔联“土有分民城内外,生随流浪水东西”,进一步描绘了战乱背景下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状况。土地被分割,百姓被迫在城市内外、河流东西间流浪,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这一联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难民逃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颈联“魂摇乍觉离豺虎,手实俄惊录大鸡”,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人民在动荡时期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离豺虎”的隐喻中,诗人将战争中的敌人比作凶猛的野兽,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威胁下的惶恐与无助;而“录大鸡”的比喻,则可能暗指在混乱中失去秩序与方向,生活变得杂乱无章。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创伤和生活困境。

尾联“谁为绘图持入告,郊坰元亦是黔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为国家绘制蓝图,向外界传达真实情况?诗人或许在思考,即使在偏远的郊野,普通百姓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同样值得关心和关注。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整体局势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综上所述,《闻变(其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忧虑与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陈邦彦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夔州

全川争一峡,风力聚夔州。

八阵平沙没,重关万古愁。

江心盘皂鸟,石角怒苍虬。

此地穷天险,荒寒白帝秋。

(0)

闲中指事诗·其一

云师济济点朝班,十国星轺一舰还。

万里定波横海将,大刀扬烈煞胡山。

九游摇动兴天问,众口灰钉犯圣颜。

借得好题无壮句,平心两字只群奸。

(0)

金台·其二

燕台吴会十经秋,雨舫烟灯处处留。

金殿升贤天子黜,绿林为贼丐儿羞。

且分峨岳当窗眼,并取嵩高作枕头。

得此仅堪梅鹤住,鬼车龙血听悠悠。

(0)

怀座主宝竹坡侍郎廷

沧海门生来一见,侍郎憔悴掩柴扉。

休官竟以诗人老,祈死应知国事非。

小节蹉跎公可惜,同朝名德世多讥。

西山晚岁饶还往,愁绝残阳挂翠微。

(0)

贫女

贫女低眉十六七,茅屋西风怨斜日。

祇将翠袖度荒寒,未许铅华污天质。

向来众女总怜渠,性格矜高为识书。

易得河清难一笑,盛年不偶欲何如?

(0)

病甚口占·其二

百劫成今日,生年扰攘中。

梦边无悔惧,灯外即鸿濛。

渐悟形骸累,终惭淡泊功。

有涯应自惜,回首万缘空。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