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登 乾 明 院 碧 藓 亭 宋 /梅 尧 臣 余 喘 不 苟 尽 ,顺 俗 来 饭 僧 。东 岭 有 上 方 ,修 竹 蔽 觚 棱 。下 有 苍 石 案 ,旁 挂 孤 蔓 藤 。系 累 向 尘 世 ,更 住 殊 未 能 。
- 翻译
- 我不愿苟且偷生,迎合世俗去供养僧人。
东方山岭上有座寺庙,修长的竹子遮掩了它的屋檐。
山下有一块青石桌案,旁边攀挂着一根孤零零的藤蔓。
我被尘世的琐事牵绊,想要长久居住在这里却难以做到。
- 注释
- 馀喘:苟且偷生。
不苟尽:不愿勉强。
顺俗:迎合世俗。
饭僧:供养僧人。
东岭:东方山岭。
上方:寺庙。
脩竹:修长的竹子。
觚棱:屋檐。
苍石案:青石桌案。
孤蔓藤:孤零零的藤蔓。
系累:牵绊。
尘世:世俗琐事。
更住:长久居住。
殊未能:难以做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登乾明院碧藓亭》,描绘了诗人登临乾明院碧藓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馀喘不苟尽”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暂时放下,意为他不愿勉强自己去迎合世俗。接着,“顺俗来饭僧”暗示他选择在此处与僧人共餐,寻求片刻的宁静。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描绘了寺庙所在的山岭上,高耸的建筑被修长的竹林环绕,显得清幽雅致。而“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则细致刻画了亭子下方的自然景观,青石案台和攀附其旁的孤藤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牵挂以及对于能否长久停留在此地的犹豫。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静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矛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观石鼓歌
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
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
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
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
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
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
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
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
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
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
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
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
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
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
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
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
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
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
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
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
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观石鼓歌》【明·何景明】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苔昏藓涩读难下,虫彫鸟剥细不分。古画诘曲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氛。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散落岐阳滨。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唐韩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高驼巨舰远载玫,金填玉嵌传相珍。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博士无烦上书请,诸生颇得亲讲询。虚廊画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珉。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4067c6aab2c51e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