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水墨山水屏》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戏 题 水 墨 山 水 屏 宋 /杨 万 里 棹 郎 大 似 半 边 蝇 ,摘 蕙 为 船 折 草 撑 。今 夜 不 知 何 处 泊 ,浪 头 正 与 岭 头 平 。
- 翻译
- 划船的人像半个苍蝇那么小,用蕙草做船,折断草茎当桨。
今夜他不知道会停泊在何处,海浪的高度恰好与山岭相齐。
- 注释
- 棹郎:划船的人,这里指船夫。
半边蝇:形容极其微小。
摘蕙:采摘蕙草。
折草撑:折断草茎作为撑船工具。
今夜:指当前的时间。
泊:停泊,船只靠岸。
浪头:海浪的顶部。
岭头:山岭的顶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万里的一首描绘行舟夜泊之景的诗句,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墨山水画的意境。
“棹郎大似半边蝇”一句,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船桨(棹)与蝇虫相提并论。蝇虫在水中微小而又充满生机,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船桨在水面划行时的轻巧自如,更是借此表达了自己行舟于大自然之中的渺小与和谐。
“摘蕙为船折草撑”则继续展开了这种意象。诗人以摘取芡实(一种可以编织成器物的植物)来作船,以野草作为撑篙工具,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利用,又透露出一种与大自然亲近、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今夜不知何处泊”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漫无目的地漂泊,不知将要停靠何方。这种不确定性,恰好映射出词人的心境,他可能正处于一段旅行或是精神上的流浪中,而无法预知下一个停歇之地。
最后,“浪头正与岭头平”则描绘了一幅波涛与山峰齐头并进的壮丽画面。这里的“平”,不仅仅指的是海拔高度的一致,更是表达了大自然中万物共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浪涛与岭峰在夜色中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壮观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水波、山岭、舟行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词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