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凡愚(fán yú)的意思:指一切愚昧无知的人
见形(jiàn xíng)的意思:根据外表或形象来判断某人或某物的品质或本质。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若酒(ruò jiǔ)的意思:像酒一样的人,形容人的性格或情绪像酒一样浓烈、热烈。
深谷(shēn gǔ)的意思:指深山幽谷,比喻困境或危险的境地。
时情(shí qíng)的意思:指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或态度。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无辱(wú rǔ)的意思:没有受到羞辱或耻辱。
无虑(wú lǜ)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忧虑,心情轻松自在。
逐时(zhú shí)的意思:逐一小时地,按照每小时的顺序进行。
天台山(tiān tāi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之巅,比喻极高的地位或权势。
- 注释
- 般若:智慧,佛家语,指超越一般认识的最高智慧。
泠泠:清凉、清澈的样子。
饮多:多饮。
易醒:容易清醒。
余:我。
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名山,此处代指修行之地。
凡愚:平凡愚昧的人。
那见形:怎能见到我的身形。
常游:常常游览。
深谷洞:深邃的山谷和洞穴,象征隐居修行之处。
终不:从不。
逐时情:追随世俗的情感或潮流。
无思:没有杂念。
无虑:没有忧虑。
无辱:不受侮辱。
无荣:不追求荣耀。
- 翻译
- 智慧如清酒,多饮使人快醒。
我居于天台山,凡人俗眼怎见身影。
常在幽深山谷洞中游历,从不随波逐流世俗情感。
无忧无虑心自在,无辱无荣性淡然。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红尘、遁世修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头“般若酒泠泠,饮多人易醒”两句,用“般若酒”比喻禅定之味,表达了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意味着即使沉浸于这种精神享受,也不会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接着“余住天台山,凡愚那见形”两句,诗人提到自己居住在天台山上,这里的“凡愚”是对世间普通人的称呼,“那见形”则意味着那些不了解禅定之美的人,看不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模样。这表明诗人与尘世的隔绝,以及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再下来“常游深谷洞,终不逐时情”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图景。这里“常游深谷洞”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独自沉思的状态,“终不逐时情”则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外界的喜怒哀乐所动摇。
最后,“无思亦无虑, 无辱也无荣”两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这里“无思亦无虑”意味着诗人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状态。而“无辱也无荣”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利得失的漠视,不追求也不畏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出世,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的追求,以及他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湖中蚬蚌甚佳村妇调羹名曰水菜余珍嗜之作水羹吟
春风一夜浪花起,大蚌小蚌浮江沚。
渔蓑撒网唶嚄音,满载论斗不论斤。
寄语庖厨煮白汤,脱壳击肉和椒浆。
烂蒸鲜美波臣选,倾壶泼面供早膳。
调羹娘子善刀藏,尚方滋味何分辩。
不须更说毳与皛,江南水菜人知少。
总道奇哉君善烹,明日饷君君当扰。
送赵清臣善湘明府民谣六韵
秘图山上古姚州,山色江光簇画楼。
更鼓分明庭少事,桁杨閒冷狱无囚。
民言总信清如水,天赐常教大有秋。
人物襟怀何洒落,词章翰墨更风流。
朝廷久合登刘向,父老知难挽邓侯。
翠窦新泉探静乐,公名长与此泉流。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