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汗有敏匠,能作诸佛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佛像(fó xiàng)的意思:比喻非常相像或相似,无法区分。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真相(zhēn xiàng)的意思:
(1).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刚,鳩鸽不入,鸟雀不栖, 菩提达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 竺 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答问》:“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谓实任宰相。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今岁便当登第,十餘年间可为侍从,又十年为执政,然决不为真相,晚年当以使相终。”
(3).犹宝相。即神、佛的画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画大罗天尊赞文》:“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儼若,玄风穆如。”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月涧所作,名为《雕匠羌若正》。诗中探讨了对佛像雕刻的理解与思考。
首句“古汗有敏匠,能作诸佛像。”描绘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能够雕刻出各种佛像。这里的“古汗”可能是指古代某个地方或时期,“敏匠”则指技艺精湛的工匠。
接着,“有相皆是妄,无相之中有真相。”这两句是诗的核心思想。前一句“有相皆是妄”意味着所有的形象、形状都是虚妄的,因为它们只是表象,不能完全代表事物的本质。后一句“无相之中有真相”则指出在看似空无一物的“无相”中,却蕴含着真实的本质。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空”与“实”的哲学观点,即万物皆空,但空性中又包含着真实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有形与无形,虚妄与真实,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虽然物质世界中的形象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但真正的意义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去深入理解和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王周士诸公
空房夜气清,落月傍檐明。
念我平生友,相望隔荒城。
我老未厌书,破窗犹短檠。
君亦不奈闲,默坐数残更。
共结香火社,同寻文字盟。
王子潮州来,一笑冠攲倾。
午饭展僧钵,村醪倾客瓶。
相逢但谈道,绝口不论兵。
未免俗眼笑,屡遭时辈轻。
人生各有趣,小大俱有程。
譬彼涧底松,难伴池中萍。
云鹏与斥鴳,已矣两忘情。
一洗瘴海耳,此言君可听。
送元上人归禾山
长嚣而寂,方作而息。如射破的,初不以力。
子居深山,又处绝顶。避嚣不作,二事俱屏。
往来临川,道里且千。一见我喜,如旧交然。
我欲属子,重于发言。子请则坚,之子之贤。
遍寻诸方,不主先入。唯是之从,何拘何执。
惟昔善财,我曹之师。其心广大,谁能间之。
山高海深,德则不孤。不深不高,培塿潢污。
奚必深山,惟静之守。求寂念息,以阅永久。
次韵季叔友贺尧明登第叔友丹阳人也本中得其人之详于王尧明恨未之识也尧明擢第叔友作诗贺之尧明令继作既喜叔友能不妄许可又嘉尧明进退取舍皆中乎道也三首·其一
柴桑无复陶元亮,谷口虚传郑子真。
二子风流知有在,且留馀味及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