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菘》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种 菘 宋 /方 岳 老 圃 相 传 秋 后 菘 ,砖 炉 石 铫 一 年 冬 。宁 知 迟 种 迟 於 我 ,又 见 南 薰 上 番 风 。
- 翻译
- 老园丁相传秋天过后才种植菘菜,
用砖炉和石铫烹煮,度过整个冬天。
- 注释
- 老圃:年长的园丁。
相传:世代相传。
菘:一种耐寒的蔬菜,如大白菜。
砖炉:用砖砌成的炉子。
石铫:古代的一种石制煮水器。
宁知:岂料。
迟种:晚种。
迟于我:比我更晚。
南薰:南方的薰风,温暖的春风。
番风:换季的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事与时序变化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农业劳动和自然规律的深刻体会。首句“老圃相传秋后菘”,通过老农的口述历史,告知人们秋季之后是种植菘(一种根类蔬菜)的最佳时机,展示了农事活动与季节变迁之间的密切关系。
接下来的“砖炉石铫一年冬”则勾勒出一幅严寒冬日里烹饪食物的情景。砖制成的小炉和石质的锅具,都是古代取暖与烹调食物的工具。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还描绘了一种在严寒中寻求温暖与食物的生活画面。
第三句“宁知迟种迟于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种植时机掌握不准确的反思。这里的“我”字,增加了一份自省之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农业劳动中对时间把握的谨慎态度。
最后,“又见南薰上番风”,则是诗人再次观察到自然界中的变化。这里的“南薰”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上番风"则是在描述这植物随着季节更迭而生长的景象。这里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序流转中生命力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农业文化情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常侍御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匡复属何人,君为知音者。
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
燕赵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
题平望驿
一派吴兴水,西来此驿分。
路遥经几日,身去是孤云。
雨气朝忙蚁,雷声夜聚蚊。
何堪秋草色,到处重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