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之夏,柘林为逆。薄于城下,民罹其贼。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毕举(bì jǔ)的意思:指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去做某事。
伯图(bó tú)的意思:指智慧、才能出众的人。
除荡(chú dàng)的意思:清除或消除邪恶、积弊等。
荡涤(dàng dí)的意思:清洗、净化
东征(dōng zhēng)的意思:东征指的是向东方出征或征战。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军队向东方地区进发,进行战争或征服的行动。
峨峨(é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方伯(fāng bó)的意思:方伯是指古代官职中的地方长官,也泛指地方上的官员。
焚靡(fén mí)的意思:指燃烧、烧毁和消耗。
嘉绩(jiā jì)的意思:指优秀的成绩或出色的业绩。
孔棘(kǒng jí)的意思:形容人言辞犀利,刻薄尖刻。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磐石(pán shí)的意思:指稳固如磐石的支撑力量,比喻坚定不移的支持或依靠。
驱除(qū chú)的意思:驱除指的是将不好的人或事物赶走或清除。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烧焚(shāo fén)的意思:烧焚指烧毁、焚烧,形容火势猛烈或破坏力极大。
危城(wēi chéng)的意思:指处境危险、难以保全的城市或地方。
饷馈(xiǎng kuì)的意思:指利用贿赂或送礼来取得某种私利。
远迩(yuǎn ěr)的意思:形容距离非常远,指远方。
元老(yuán lǎo)的意思:指年纪很大、经验丰富的人,也泛指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并有较高威望的人。
躅踯(zhú zhí)的意思:指行动迟缓,犹豫不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展现了方伯(地方长官)霍与瑕在面对敌军侵犯时的英勇和智慧。诗中通过“暮春三月”、“四月之夏”的季节交替,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描述了敌军在柘林的阻击,以及方伯率领军队在城墙下与敌对峙的情景,表现了民众遭受的苦难。
接着,诗中提到大舰的燃烧,象征着敌军的毁灭,同时也体现了方伯采取的坚决行动。最后,诗赞扬了方伯及其团队的努力,成功保卫了危城,使之如同磐石般稳固。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歌颂了英雄人物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采桑妇
出门行采桑,路逢游冶郎。
郎君马上笑相问,问侬何事不梳妆。
妾云本是农家妇,辛苦从夫立门户。
自来不解施朱铅,但识荆钗与裙布。
郎君问妾妾不疑,笑杀无端轻薄儿。
妾颜如花心似铁,玉洁冰清天自知。
世间万物不得齐,或清如水浊如泥。
请君前行不须问,好把丝鞭促马蹄。
马蹄追风去若箭,侬家掩袂泪如霰。
出门明日更相逢,郎君避路羞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