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
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大方(dà fɑ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得体、大度,不拘小节,不计较小事。
道藩(dào fān)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正直,为人忠诚的人。
洞然(dò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境开朗,豁达无忧。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肝胆(gān dǎn)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情感深厚,互相信任,互相扶持。
拘儒(jū rú)的意思:拘泥于儒家经典,拘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士望(shì wàng)的意思:指士人的志向和抱负。
望洋(wàng yáng)的意思:形容心情愧疚或无奈,感到无能为力。
无方(wú fāng)的意思:没有方向或目标,没有计划或方法。
小见(xiǎo jiàn)的意思:指见识浅薄,见闻不广。
血战(xuè zhàn)的意思:指战斗激烈、残酷,双方争斗至死的战斗。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全诗围绕“难与拘儒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个人自由精神的追求。
首句“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指出与那些死守成见、缺乏创新精神的人难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只有打破常规,没有固定的框架,才能达到真正的广阔和自由。
接着,“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这里的“洞然”指的是透明、明白,意味着对内心的彻底理解;而“我闼”是自家的门槛,象征着个人私密的空间。诗人询问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这里的“隅竟”可能是指外部世界的边缘和限制。
第三句“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儒家经典的态度。这里的“惠说”指的是孔子的教诲,而“犹为寡”意味着即便是孔子的教诲,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聃书不可量”则强调了儒家的经典虽然多,但其价值和意义无法用数量来衡量。
再下,“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诗人表达了对于外部世界的不解和迷茫。这里的“莫知”是不知道,“崖内外”可能指的是山崖的内部与外部,象征着未知的领域;而“乌睹道藩傍”则形容了一种无法理解和界定的状态。
紧接着的两句“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描绘了一个激烈的争斗场面。这里的“血战”指的是生死搏斗,“蛮争角”可能是比喻性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野蛮和强硬的对抗方式;而“狂行士望洋”则表现出一种放纵不羁、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和精神世界的认知。这里的“区区”指的是局促和狭隘,“胶小见”意味着有限的视野;而“肝胆画封疆”则是比喻,通过描绘内脏来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内心世界边界的划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以及他对于个人自由和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