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山 药 与 友 人 宋 /卓 田 阳 公 得 种 自 蓝 田 ,种 在 深 山 不 计 年 。雅 爱 茯 神 为 伴 侣 ,更 邀 枸 杞 作 比 联 。俗 名 谩 自 呼 山 羊 ,佳 口 由 来 号 玉 延 。啜 尽 羊 羹 殊 可 厌 ,藉 渠 风 味 涤 腥 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伴侣(bàn lǚ)的意思:指与人一同行动、共同生活、互相依赖的伙伴或配偶。
不计(bù jì)的意思:不考虑;不计较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茯神(fú shé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和神采。
佳品(jiā pǐn)的意思:指优秀的、出色的物品或作品。
枸杞(gǒu qǐ)的意思:枸杞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在成语中,枸杞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思狡诈、阴险狡猾。
可厌(kě yàn)的意思:讨厌、恶心、令人不愉快
蓝田(lán tián)的意思:指农田的颜色为蓝色,比喻富饶的田地。
山羊(shān yáng)的意思:比喻外行人闯入内行人的领域。
深山(shēn sh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区。
俗名(sú míng)的意思:俗名是指人们普遍使用的非正式的称呼,通常是因为某个人的名字较长、不好记或不方便使用而被大家普遍采用的别名。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雅爱(yǎ ài)的意思:高尚的情感和爱意
阳公(yáng gōng)的意思:阳公,指阳光普照的公开、明亮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公正正直的人。
羊羹(yáng gēng)的意思:指事情的结局或结果符合人们的期望,令人满意。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玉延(yù yán)的意思:指美玉延续,比喻美好的事物世代相传、永久流传。
自呼(zì hū)的意思:自称;自己称呼自己
- 注释
- 阳公:指代某位名叫阳公的人物。
蓝田:地名,古代著名的玉石产地。
深山:指人迹罕至的高山。
茯神:一种药材,也用于烹饪。
伴侣:相伴的对象,这里指茯神。
枸杞:另一种药材或食材,常用于保健。
比联:比喻或联想。
俗名:普通的名称。
山羊:可能是对某种植物的俗称。
佳品:优质的东西。
玉延:可能是一种美称或别名。
啜尽:喝完。
羊羹:用羊肉制成的浓汤。
殊可厌:非常美味。
藉渠:借助它的。
风味:味道。
腥膻:腥味和膻味。
- 翻译
- 阳公从蓝田得到了一种种子,种植在深山中已不知有多少年头。
他特别喜爱这种茯神,视其为伙伴,还邀请枸杞来作伴,形成美丽的联想。
尽管它俗称为‘山羊’,但实际上是上等之选,被尊称为‘玉延’。
尽管山羊羹美味无比,但通过品尝这种风味,能去除腥膻之气,令人愉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卓田所作的《送山药与友人》。诗中,诗人阳公从蓝田得到一种珍贵的山药种子,将其种植在深山之中,时间久远。他非常钟爱这种山药,视其为茯神和枸杞的良伴,寓意高雅。尽管山药在民间有时被俗称为“山羊”,但诗人强调它实际上是上乘之品,犹如美玉般尊贵,名为“玉延”。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山药的喜爱,认为即使普通的羊羹也无法比拟其美味,它可以洗涤掉世俗的腥膻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药的种植、品质和功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胡潜夫乞药戏赠
借问胡潜老,如何药似神。
一杯才仰饮,五内觉津津。
须臾谷气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敌。
胸中积滞得轻松,虽留微痛意已适。
夜来齿腭发澹味,舌根却似寒泉洗。
澹极依稀翻胃来,寒热之气想分开。
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后便欲得煎煨。
除痛除澹最要紧,二竖若去即安枕。
药赋烦君念一遍,轻重加减见本领。
医王之手见高处,医王兼更有佳句。
昨闻和得岑字诗,悤悤未问君已去。
诗学离骚让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风。
离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读之声浑雄。
豫章未必胜楚材,此事还须自问公。
费君之药亦此事,病根无日得轻利。
一捧楚诗开口笑,邪风尽入病难料。
药囊更蓄五色线,肠若断时君不见。
但闻推折擘缯声,须君下手如飞箭。
《与胡潜夫乞药戏赠》【明·释今无】借问胡潜老,如何药似神。一杯才仰饮,五内觉津津。须臾谷气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敌。胸中积滞得轻松,虽留微痛意已适。夜来齿腭发澹味,舌根却似寒泉洗。澹极依稀翻胃来,寒热之气想分开。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后便欲得煎煨。除痛除澹最要紧,二竖若去即安枕。药赋烦君念一遍,轻重加减见本领。医王之手见高处,医王兼更有佳句。昨闻和得岑字诗,悤悤未问君已去。诗学离骚让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风。离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读之声浑雄。豫章未必胜楚材,此事还须自问公。费君之药亦此事,病根无日得轻利。一捧楚诗开口笑,邪风尽入病难料。药囊更蓄五色线,肠若断时君不见。但闻推折擘缯声,须君下手如飞箭。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367c68ab91900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