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拟(bǐ nǐ)的意思:通过类比的方式来形容或说明某事物。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弟兄(dì xiōng)的意思:弟兄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二陆(èr lù)的意思:指两次失败或两次损失。
河桥(hé qiáo)的意思: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京洛(jīng luò)的意思:指京都和洛阳两个古代重要的都城。
溃散(kuì sàn)的意思:形容军队或群众在战斗或遭遇灾难时,全军或全体群众纷纷逃散、崩溃的情况。
儒生(rú shēng)的意思: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声称(shēng chēng)的意思:以声明或宣称的方式表达某种观点或主张。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受命(shòu mìng)的意思:接受命令或任务。
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无比(wú bǐ)的意思:非常、极其,用来形容某种程度超过一切可比较的限度。
翕然(xī rán)的意思:形容人们心意一致,一致同意。
虚语(xū yǔ)的意思: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专征(zhuān zhēng)的意思:指某一事物或现象具有特定的特征或特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古代两位文学家陆机和陆云的崇敬之情。"二陆"指的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兄弟俩都以文才著称,被后世誉为“二陆”。开篇即点明他们曾居住在华亭,此处应是指古代的地名,而非现代行政区划。接着诗人提到"却有书堂在秣陵",显示出对这两位文学家的崇敬和景仰之情,因为"书堂"常常象征着学问和文化。
中间几句"如此弟兄无比拟,翕然京洛有声称。辩亡著论真难及,受命专征若易能。"表达了诗人对二陆兄弟才华的赞美,他们的文学成就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享有盛誉,而且他们的文章议论深刻,不仅能够辨别古今,更能够承担起弘扬文化的重任。
最后两句"十万河桥俱溃散,儒生虚语不堪凭。"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当时学者空谈无实用之言的批评。"十万河桥"可能是比喻性的说法,意指巨大的工程或重大的决策,而"俱溃散"意味着这些看似宏伟的事物其实都无法持久;而"儒生虚语不堪凭"则直接批评了一些只会空谈的读书人,他们的话不可信赖。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崇敬和现实中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才华和实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于浮躁之风的不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