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雁山十八寺》
《咏雁山十八寺》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本觉凌云宝冠,能张古塔上飞泉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

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冠(bǎo guān)的意思:指珍贵的头饰,也用来形容非常宝贵的东西。

本觉(běn jué)的意思:指自己对自己的本性和本心有清醒的认识和觉悟。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飞泉(fēi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奔涌迅猛。

精蓝(jīng lán)的意思:形容色彩鲜明、清澈透亮。

凌云(líng yún)的意思:凌驾云层,高出众人之上。形容人的志向远大,超越一般。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灵峰(líng fē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智慧或道德修养非常高超。

罗汉(luó hà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阿罗汉,也指达到了极高境界的人。

普门(pǔ mén)的意思:普遍的门道,广泛的知识。

石门(shí mén)的意思:指固执不改变的态度或观点。

天柱(tiān zhù)的意思:指支撑天空的柱子,比喻重要的支持或依靠。

真际(zhēn jì)的意思:真实的情况、实际的状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山十八寺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禅意。诗人以“本觉凌云到宝冠”开篇,巧妙地将寺庙的高耸与佛教的崇高境界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能张古塔上飞泉”,通过动态的描写,赋予古塔以生命力,仿佛泉水从塔顶飞泻而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

“普门罗汉石门里,瑞鹿华岩天柱边”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罗汉与瑞鹿置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既展现了佛门的庄严与祥和,又融入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古洞灵峰真际并,灵岩霞嶂净名连”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古洞、灵峰、灵岩、霞嶂等自然景观与佛教的清净之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氛围。

最后,“石梁不与双峰远,十八精蓝绕雁巅”以石梁连接双峰,象征着佛法的连贯与深远,同时,十八座寺庙环绕雁山之巅,不仅描绘了雁山十八寺的壮观布局,也寓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雁山十八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雁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七月二十三日闻城南火午至夜半怀归

月近参旗欲下弦,倚楼半夜独看天。

故园入梦将千日,朝服离身已七年。

汹汹火惊何不去,嗷嗷籴贵更堪怜。

汉庭使者求民瘼,汲黯应须识后先。

(0)

晚春客愁五绝·其四

十载干戈后,辛勤莳牡丹。

岂知身是客,借与别人看。

(0)

偶题五言绝句五首·其五

自古有治乱,谁家无是非。

晓床听邻语,琐琐诉寒饥。

(0)

秋思七言八首·其四

将相共扶黄道日,神仙独隐紫阳山。

云深夜注参同契,身在虚无缥缈间。

(0)

先天易吟三十首·其十九

先觉欲觉后,三峰列四图。

求精由蕴入,言说本来无。

(0)

先天易吟三十首·其十

子半至午半,南方旋北方。

往来分逆顺,治乱判阴阳。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