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徐 先 辈 挽 词 宋 /赵 师 秀 岂 谓 声 名 早 ,番 成 不 遇 非 。赋 曾 天 子 见 ,诗 有 世 人 知 。忽 种 松 三 尺 ,终 乖 桂 一 枝 。幽 芳 谁 与 志 ,御 史 念 壎 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遇(bù yù)的意思:没有遇到好机会或好运气。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埙篪(xūn chí)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语或文章深奥难懂。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幽芳(yōu fāng)的意思:指花草在幽静的环境中散发出的香气。也比喻文采、才情等在幽静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展现。
御史(yù shǐ)的意思: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 注释
- 岂谓:难道认为。
声名:名声。
早:早早地。
番成:反而变成。
不遇:不得志。
赋曾:才华曾被。
天子:皇帝。
见:赏识。
诗有:诗作有。
世人知:世人所知。
忽种:忽然种植。
松三尺:三尺高的松树。
乖:违背,未能如愿。
桂一枝:珍贵的桂枝。
幽芳:幽深的芳香。
谁与:谁能。
志:欣赏,理解。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念:记得。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比喻才能或友谊。
- 翻译
- 难道名声早早到来,反而成了不得志的结果?
我的才华曾被天子赏识,但诗作却只有世人才能理解。
忽然间种植了三尺高的松树,却未能如愿得到那棵珍贵的桂枝。
这幽香无人能识,只有御史还记得我如同埙篪般的才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为徐先辈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徐先辈早年声名鹊起但最终未得仕途显达的惋惜之情。首句“岂谓声名早”暗示徐先辈曾一度名声大噪,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番成不遇非”,表明他的命运并未如预期般顺利。颔联“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回顾了徐先辈才华出众,作品曾被天子赏识,诗才广为人知,然而这些并未带来应有的仕途机会。
颈联“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以种植松树和未能科举登第的“桂枝”(比喻科举及第)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徐先辈的遗憾和失落。尾联“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则寄寓了对徐先辈高尚品德的怀念,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记住他的美德,如同御史之于音乐中的埙篪,虽不得显赫地位,其德行犹能被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先辈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未竟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