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人(bāng rén)的意思:指同一个国家的人民。
策杖(cè zhàng)的意思:指引、引导
尘世(ché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尘土世界,泛指俗世间的喧嚣纷扰、浮躁繁杂的世界。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高低(gāo dī)的意思:指事物的高度和低度,也可指人的品质、能力等的高低。
个中(gè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中的一部分或其中的一种情况。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是古(shì gǔ)的意思:指事物过时、陈旧、不适应现实的状态或观念。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石磴(shí dèng)的意思:指用石头铺成的台阶或路面。
吞吐(tūn tǔ)的意思:指吞咽、咀嚼、消化食物的过程。也可比喻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信息的速度等。
往还(wǎng huán)的意思:来回走动;往返移动。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湘山(xiāng shān)的意思:指美丽的山岭,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境地。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云是(yún shì)的意思:云是是指事物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 注释
- 偃蹇:形容松树高耸、挺拔。
苍松:深绿色的松树。
锁:环绕,包围。
翠岩:青翠的岩石。
邦人:当地人。
古湘山:古老的湘山。
寺:寺庙。
石磴:石头台阶。
高低处:高低错落的地方。
塔耸:塔楼高耸。
云烟:云雾。
吞吐:升腾和消散。
物外:超脱世俗之外。
尘世事:人间俗事。
个中:此处,当中。
老僧:年长的僧人。
閒:闲暇,悠闲。
策杖:拄杖。
登临:登山游览。
落日:夕阳。
归鸦:归巢的乌鸦。
自往还:自行来去。
- 翻译
- 苍松挺立在青翠的岩石上,当地人说这是古老的湘山。
寺庙隐藏在高低错落的石阶之间,塔楼耸立在云雾缭绕之中。
超脱尘世之事,谁能理解这里只有老僧自在闲适。
我已拄杖而来,欣赏完这番景色,夕阳西下,归巢的乌鸦自行往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湘山寺的静谧景象。首句“偃蹇苍松锁翠岩”,以挺拔苍劲的松树环绕着青翠的山岩,展现出自然的雄浑与生机。次句“邦人云是古湘山”,点明了湘山寺的历史悠久和地方口碑。
第三句“寺穿石磴高低处”,描绘了寺庙依山而建,石阶蜿蜒曲折,暗示了山势的险峻和寺宇的幽深。第四句“塔耸云烟吞吐间”则通过描绘塔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进一步渲染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第五、六句“物外岂知尘世事,个中只许老僧閒”,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向往,认为只有寺中的老僧才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闲适与安宁。最后一句“我来策杖登临罢,落日归鸦自往还”,诗人以自我登临的行动结束,夕阳西下,归巢的乌鸦增添了寂寥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留下的是对这份宁静的回味。
总的来说,郝显的《湘山寺》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深藏于翠岩之中的古寺,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仰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淡然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京口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木兰花慢.归德访西陂故址
纬萧图画里,记亲见、草堂幽。
甚浴鸭池荒,栖莺柳老,春淡成秋。汀洲。
钓人居处,有平泉、树石记中收。
剩得残山一角,冷烟低罥閒愁。悠悠。往事问沙鸥。
文采宋黄州。是少日兵戈,承平觞咏,投老菟裘。
扁舟。待盟旧隐,怅暮天、无际乱云流。
怕有夷歌夜起,惊心慵听渔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