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其十四》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其十四》全文
明 / 唐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旧酒新题满袖痕,怜香惜玉竟难存。

镜中红粉春风面,烛下银屏夜雨轩。

奔月已凭丹换骨坠楼端把死酬恩

长洲日莫芳草消尽江淹黯黯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黯黯(àn àn)的意思:形容昏暗、阴沉、无光彩。

奔月(bēn yuè)的意思:形容追求目标极高,努力向上的精神状态。

长洲(cháng zhōu)的意思:指人长久居住在某个地方。

酬恩(chóu ēn)的意思:回报恩情,报答恩德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红粉(hóng fěn)的意思:指女子的美貌和妆饰。

换骨(huàn gǔ)的意思:指改变外貌或性格,使之焕然一新。

怜香(lián xiāng)的意思:怜悯、同情香花,比喻对美好事物或有才华的人心生怜惜之情。

日莫(rì mò)的意思:指日子越来越少,时间不多了。

惜玉(xī yù)的意思:珍惜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消尽(xiāo jìn)的意思:完全消失;彻底消散

新题(xīn tí)的意思:新的问题或挑战

银屏(yín píng)的意思:指用来投射影像的银幕或屏风。也用来比喻以文艺方式展示的事物。

坠楼(zhuì lóu)的意思:指人从高处跌落或跳楼自杀。

春风面(chūn fēng miàn)的意思:形容人的面容和神情春风般和善、温暖、愉悦。

怜香惜玉(lián xiāng xī yù)的意思:指爱惜美好的事物或人,珍惜珍贵的东西或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所作的《和石田先生落花诗》系列中的第十四首。诗人以旧酒新题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满袖痕"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失落感,"怜香惜玉竟难存"则流露出对美好时光和人物的深深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昔日的闺中美人,镜中的红颜如春风般娇艳,烛光下的银屏映照着夜雨中的孤独。"奔月已凭丹换骨"借神话传说表达对超越尘世的愿望,而"坠楼端把死酬恩"则可能暗指对忠诚或牺牲的沉痛理解。

最后两句,"长洲日莫生芳草"象征着时光荏苒,芳华不再,"消尽江淹黯黯魂"则寓言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失落,如同江淹的才情被岁月消磨,只剩下黯然神伤。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怀旧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唐寅

唐寅
朝代:明   字:伯虎   号:六如居士   籍贯:南直隶苏州吴县   生辰:1470—1523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
猜你喜欢

雨中呈丁评事

骚雅丁夫子,年来客路岐。

故关春梦后,独馆雨留时。

诗有龟儿掌,游须骥子随。

君家千岁鹤,应解念归迟。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九日

虚堂飞阁席频移,肯对茱萸忆赐枝。

诗集元精尤唱绝,歌翻新曲更相宜。

登临晚日曾谁怨,醉倒秋风不自知。

一种孤根输老菊,明年犹得傍东蓠。

(0)

依韵奉和王平甫学士寄元内翰诗

蓬莱仙阙地深沉,视草雠书此盍簪。

禁漏传声来阁外,宫云曳影过廊阴。

能诗摩诘淹儒馆,未相微之在翰林。

马跃秋风出阊阖,片时相失遂成吟。

(0)

依韵和答公谔郎中冠氏道中偶成

漭漭黄埃接大河,驱车底处觅阳和。

参差花信春将半,恼乱诗情日转多。

乐事恍如初觉梦,年光撇若迅流波。

马蹄莫放归时缓,知有佳人听玉珂。

(0)

依韵和陆丈瑞香花

花下诗翁已富情,爱花相咏句还成。

才开秀格能殊众,到老清香不负名。

世上流芳归几处,江南传价入中京。

乾坤定是怜馨德,那许风前趁落英。

(0)

依韵和张叔毅读柳先生文

先生萧瑟半涂休,一跌青云不再收。

名压班行来众毁,笔镵造化起天雠。

王韦党破谁为地,柳播风殊愿易州。

庙食罗池今尚否,满编遗韵掩鸣球。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