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全文
宋 / 毛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

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

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

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chénjìnshìjiànshìshībìngwèibié
sòng / máopāng

chénshíshīrénghǎo

yúnshìěrlèizhuàngwèi

jìnchūmànfēngshíchū

jiāndāngxuékuíwèiyìngku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奇(chū qí)的意思:

[释义]
(形)特别,不平常。
[构成]
动宾式:出|奇
[例句]
这件事很出奇。(作谓语)出奇制胜。(作状语)
[反义]
平常

好辞(hǎo cí)的意思:指文辞优美、言辞恰当,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义或感情。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时出(shí chū)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在特定的时候出现或发生。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息肩(xī jiān)的意思:放下包袱,解脱心灵的负担。

壮夫(zhuàng fū)的意思:指身体强健、勇猛有力的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毛滂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陈子赋才华横溢、学问渊博的赞赏之情。诗中“十诗仍好辞”表明陈子的诗作水平一以贯之,且语言优美;“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则是说陈子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对其他事情也同样能掌握,未免让人觉得肩负太多、压力过大。接下来的“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描绘了陈子的语言才华,如同奔流的江水自然而然,又如同山中的奇峰令人惊叹。

诗的后半部分,“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则是毛滂对陈子提出的期望和建议,希望他在取得成就之后能够适时休息,同时继续深造,以期更上一层楼。这里的“葵圃”比喻知识的海洋,“未应窥”意味着还有许多待探索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陈子赋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诗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支持,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知识深造的渴望。

作者介绍
毛滂

毛滂
朝代:宋   字:泽民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生辰:1056——?约1124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你喜欢

题徐司理诰

端拱雍熙诰尚存,栖鸾衣钵诧曾门。

龙飞黄敕新来好,先辈名家又有孙。

(0)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其三

芋栗先生语最真,有园我亦未全贫。

閒寻往事浑如梦,?作清吟老此身。

但愧淹才随锦尽,何如韩思与花新。

柞山集即杼山是,佛地中来有几人。

(0)

戊辰谒伯祖惠阳使君坟三绝·其三

手足情钟共处埋,荣枯顿异可胜哀。

长公松下无人扫,三从诸孙岁一来。

(0)

送戴兄西上

乃翁白发栖鸾去,夙志勤勤待汝成。

自古文章有定价,如兄词赋合先鸣。

今年恩数非常比,上甲科名著意争。

语别溪干聊赠句,南归伫看锦衣荣。

(0)

苦雨

半春常值雨,人叹久难禁。

桥断溪仍涨,秧寒水更深。

老天因底漏,无日不重阴。

兀坐凭谁诉,愁多只自吟。

(0)

云叟贻书录示所作哭女诗索和谓将有伤春集之刻爰成五言古体一章却寄用广其意云

鱼书自远来,云是芷公付。

郑重开缄读,一读一惊顾。

上言客子安,下言爱女故。

伤春集正编,飞函远徵句。

书尽诗文续,泪痕满纨素。

道女幼学时,聪明类天赋。

毓秀闺媛多,一时推独步。

巧织迈回文,清吟等咏絮。

语出惊其俦,艺成动乃傅。

面试信非虚,不栉良可慕。

选婿得乘龙,琼花依玉树。

妇道况能修,内外称贤助。

七诫续班昭,老怀常悦豫。

忽闻二竖侵,挟医急奔赴。

暝眩非关药,修短有定数。

韶华刚四七,冥冥竟大暮。

滴泪到黄泉,忍听歌薤露。

子夏昔丧明,哀至难自喻。

天下父母心,男女岂殊趣。

吾谓君达者,斯言无乃误。

有生即有灭,循环理堪悟。

流转大化中,孰是金石固。

年年花开落,开落在何处。

世界等浮沤,何况沤中附。

色相本非有,虚空徒目注。

万劫弹指间,此心定何住。

回头拍手笑,悟彻即自度。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