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骸(bǎi hái)的意思:指人的全身,也表示人的骨骼。
本地(běn dì)的意思: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化身(huà shēn)的意思:指某种形象或特征在另一种形象或特征中得到体现或表现。
还许(hái xǔ)的意思:指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表示悔过并表示决心改正。
镜殿(jìng diàn)的意思:指皇宫中供奉神灵的殿堂,比喻清净明亮、庄严肃穆的地方。
里妇(lǐ fù)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只会处理琐碎家务,不懂得处理复杂事务的妇女。也用来形容只顾自己小家庭,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人。
伶优(líng yōu)的意思:指才艺出众、表演精湛的艺人或演员。
千百(qiān bǎi)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表示很多、无数。
叔敖(shū áo)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外面做官,却不为国家和人民做任何有益的事情。
西子(xī zǐ)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遥想(yáo xiǎng)的意思:回想往事,追忆过去。
隐几(yǐn jǐ)的意思:隐瞒真相,掩饰事实。
优学(yōu xué)的意思: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 鉴赏
这首诗《三和镜中我》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镜像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自我认知、身份认同以及人性的多面性。
首联“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以“百骸”象征身体,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使身体还在,又有谁真正关心或理解自己呢?这里的“本地风光”则暗喻了真实的自我,即不被外界干扰、不被他人定义的内在本质。这一联表达了对自我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的渴望。
颔联“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通过“隐几”(靠在几案上)的状态,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自我的境界。然而,当他打开妆奁(化妆盒),却惊讶地发现镜中的“彼”(他者)是谁,这反映了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同时,对自我形象的反思与疑惑。这一联巧妙地将外部世界的映像与内心的自我探索相结合,展现了个体在寻求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
颈联“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与伶优(宫廷乐师)的故事,以及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里妇(乡村妇女)的表情对比,旨在说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命运,不应仅凭外在形象或地位来评价一个人。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异,以及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尾联“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以想象的方式回顾过去,设想在镜殿中化身千百次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自我认知和身份探索的无限可能性的思考。尽管化身千百次,但最终仍未能成为真正的神明,暗示了人类在追求自我超越时的局限性和永恒的探索之旅。这一联以一种超脱而又略带悲观的视角,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复杂的人性世界中,自我认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综上所述,《三和镜中我》通过镜像的隐喻,深入探讨了自我认知、身份认同、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林希逸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引导读者反思自我,探索人性的奥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夜江阁次东坡韵
江水如练带,江石如马肝。
双流会合处,蹙作蛟龙蟠。
我来暑气初,骤雨成惊湍。
云收暮山出,秀色屏中看。
缺月挂木末,光辉溢清寒。
冷然适我心,遇境随所安。
夜久转寥阒,高松露华漙。
独坐念平生,行路真漫漫。
危肠易感激,不待闻哀弹。
犹欣碧川涨,没尽风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