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留园感题》
《临江仙.留园感题》全文
清 / 高旭   形式: 词

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算他冷尽到心肝

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

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东山丝竹倍堪怜。

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容(cóng róng)的意思:指态度镇定从容,不慌不忙,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国艳(guó yàn)的意思:形容国家繁荣昌盛,光彩照人。

华年(huá nián)的意思:指青春年华,年轻时光的美好时期。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却敌(què dí)的意思:打败、挫败敌人。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胜景(shè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壮观的景色或胜地。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五胡(wǔ hú)的意思:指五胡乱华是指五胡入侵时期,中国北方地区连续遭受了匈奴、鲜卑、羯、氐、乌桓等五个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动荡不安。

心肝(xīn gān)的意思:指心脏和肝脏,比喻最亲近和最重要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临江仙·留园感题》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高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园林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开篇“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描绘了留园的宁静与雅致,诗人沉醉于其中,享受着自然的恬静与清凉。接着,“算他冷尽到心肝”暗含世态炎凉之意,暗示了官场的冷漠无情。

“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两句,将留园主人比喻为隐逸的官员和超凡脱俗的神仙,赞美其高尚品格。然而,“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则借用了王安石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能人贤士在乱世中从容应对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政者未能识贤的遗憾。

最后,“东山丝竹倍堪怜,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以东晋谢安隐居东山、音乐怡情的典故,感叹历史的相似性,五胡乱华的时期似乎又一次降临,国家再度陷入动乱之中。整首词寓言深刻,情感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高旭
朝代:清

1877.3.5-1925.7.7,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中国近代诗人。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猜你喜欢

昨夜陪诸公饮今尚委顿未能起坐闻孙守出送陈祠部供帐溪上见招不果往戏作小诗寄之

孙公金作骨,何独无燥湿。

雄姿逼龙虎,风雨坐嶪岌。

黄堂烂绣筵,春瓮融玉汁。

银台三见跋,醉眼梦欲入。

公张两瞳电,照我毛发立。

平明郭西门,钟鼓仍盛集。

我方拥黄紬,势作蚯蚓蛰。

乃知千里姿,追趁何翅十。

春溪葡萄碧,饮渴谁当吸。

愿君苦留客,堕翠应可拾。

未用奏伊凉,舞红催玉粒。

(0)

逢故人

落日仍江县,相逢下马鞍。

频忧从者病,可奈故人寒。

老大囊书脱,平生匣剑乾。

长年祇少睡,忽漫语盘桓。

(0)

句·其六

无端正踏江南路,暮雪萧骚满客衣。

(0)

墨梅

补之敕谥村,简斋致公辅。

未必画惭诗,只为遇不遇。

(0)

题萧都监所藏蓬莱望海图

蓬莱岧峣沧海上,玉作楼台屹相向。

共说神仙向此游,欲往从之隔弱流。

弱流㴞滔三万里,极目蓬莱何处是。

神仙有无良渺茫,若为写向丹青里。

我家会稽山水乡,蓬莱秀出东海旁。

碧桃千树閒春昼,丹阁万寻凌昊苍。

长时飞舄临高顶,海色澄澄天与永。

明月朝沉若木枝,赤日夜照扶桑影。

淋漓元气任吸呼,灵台不动光湛如。

直通天地有形外,彼大瀛海皆潢污。

此间即是神仙宅,不如涉海求灵迹。

秦皇汉武何太愚,楼船方士无消息。

凄凉往事已千年,蓬莱犹作画图传。

卷图还君三复叹,有鹤飞来横九天。

(0)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其七十二

和靖墓荒吟骨冷,孤山新庙尚危栏。

便当纯用梅花祭,一洗蕉黄与荔丹。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