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松·其三》
《感松·其三》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

隐居庭院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笙箫(shēng xiāo)的意思:比喻音乐和谐悦耳。

庭院(tíng yuàn)的意思:指家庭的院子或宅院。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眼明(yǎn míng)的意思:形容视力敏锐,洞察力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隐居(yǐn jū)的意思:指退隐到山林或乡野中过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栽种(zāi zhòng)的意思:指培植、种植。

九里松(jiǔ lǐ sōng)的意思:形容某人行走如飞,速度极快。

鉴赏

这首诗《感松(其三)》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西湖九里松的怀念以及偶遇紫髯翁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每忆西湖九里松”,诗人以西湖的九里松作为开篇,勾勒出一幅记忆中西湖的美丽画卷,九里松的意象不仅代表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次句“眼明忽见紫髯翁”,在诗人不经意间,一位紫髯翁映入眼帘,这一偶然的相遇,让诗人的思绪从回忆中抽离,转向眼前的现实,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第三句“隐居庭院多栽种”,描述了紫髯翁所在的庭院,充满了生机与宁静,通过“多栽种”这一细节,暗示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一句“为爱笙箫递晚风”,点明了紫髯翁喜爱在晚风中吹奏笙箫,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热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寿嵇川南母·其四

二月蟠桃亦放花,花枝烂熳赤城霞。

逡巡已结千年实,更觅安期枣似瓜。

(0)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其四

百万兵中击柝声,绮裘绣帢入承明。

霸亭醉尉休相问,帝遣将军特夜行。

(0)

南巡歌八首次韵·其一

丙夜天门金锁开,珠旂葆羽拂仙台。

櫜鞬跃马新都护,夹毂前驱万乘来。

(0)

南湖耕雨·其一

远近春鸠鸣,一村竞田事。

老人抱瓮来,搰搰亦何意。

(0)

题四老图

四老不知姓,相逢各问年。

山深无甲子,黄发故依然。

(0)

咏菊十首·其七楼子红

天工潜结构,朵朵叠红英。

为是登高助,偏宜楼子名。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