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捧一囊钱,夕竟饱死复何益。
死者不可作,饥者食有馀。
堂堂之躯天所命,生之短者续则悲。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三(cháng sā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威猛。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方朔(fāng shuò)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嗟哉(jiē zāi)的意思:表示感叹、慨叹之情。
可作(kě zuò)的意思:能够胜任某种职务或角色,有才能或本领。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侏儒(zhū rú)的意思:指身材矮小、短小精悍的人。
东方朔(dōng fāng shuò)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智超群,机智敏捷,能够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侏儒行》通过对比东方朔与侏儒的身量,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东方朔的身高九尺余却不得善终,反衬侏儒虽身材矮小但能衣食无忧,暗示了生命的长度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诗人感慨,即使如东方朔这般才智出众,死后也无法改变饥饿者的现状,而生命短暂的人若能活得充实,其价值或许更胜过长寿却贫苦无依者。最后,诗人发出感叹,世间人应如何看待侏儒的安逸,引人深思人生选择和幸福的真谛。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元诗的清新脱俗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