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称伏(chēng fú)的意思:指以权谋私,欺压百姓。
端拱(duān gǒng)的意思:端正、挺拔。
封禅(fēng shàn)的意思:封禅是指古代帝王登山祭天,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伏羲(fú xī)的意思:指人类的始祖,也用来形容某一领域的开创者或先驱。
句骊(gōu lí)的意思:指人言辞辩才出众,口才极佳。
来仪(lái yí)的意思:指客人到来或者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
獯鬻(xūn yù)的意思:指人们相互倾销、互相竞争,形容市场繁荣,竞争激烈。
同称(tóng chēng)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名称相同或相似,但指代的对象不同。
娲后(wā hòu)的意思:指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作品,名为《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钧天舞》。诗中描述了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景,表现了对皇权神圣和宗庙礼仪的颂扬。
“高皇迈道,端拱无为。”这一句表明高贵的皇帝遵循古老的道德,不做无谓之举。这里的“高皇”可能指的是远古的帝王,而“迈道”和“端拱无为”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崇尚的君主理念,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化怀獯鬻,兵赋句骊。”这句话描绘的是古代帝王通过武力征服四方,使得异域之民也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里的“化”指的是文化的传播,而“兵赋句骊”则意味着通过军事力量来巩固边疆。
“礼尊封禅,乐盛来仪。”这两句强调了古代帝王对宗庙祭祀之重视,以及祭典中乐舞的盛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礼制和宗族血统的重视。
“合位娲后,同称伏羲。”最后一句表明皇帝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与古代圣人相提并论,这里所说的“娲后”可能是指女娲补天的神话,而“伏羲”则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君,常被誉为文化英雄。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帝王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示了皇权的崇高与宗庙礼仪的庄严,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中央集权、文化认同和祖先崇拜的价值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辛丑岁军乱后李元常赋诗伤感予次其韵
乱后依然旧城郭,青山不老秋云薄。
人民皆非可奈何,岁月无情随逝波。
短世功名何暇论,相逢存殁惊相问。
夜寒儿女泣牛衣,紫凤天吴颠倒披。
访旧惊心生百感,两脚如麻春不暖。
秪多幽滞哭酸风,何人背面啼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