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风(bēi fē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风声。
池心(chí xīn)的意思:指人的胸怀宽广,心地善良,能容纳众多的事物。
出世(chū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平凡或低微的地位或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或地位的意思。
春天(chūn tiān)的意思:形容春天气候温暖,花朵盛开的景象。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火宅(huǒ zhái)的意思:指家中失火或发生火灾。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世法(shì fǎ)的意思:指世间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世代(shì dài)的意思:世世代代,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树色(shù sè)的意思:指树木的颜色或树木的形象。
素月(sù yuè)的意思:指明亮而洁白的月亮,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香林(xiāng lín)的意思:指香气浓郁的树林或花园,也用来形容香气扑鼻的地方。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出世法(chū shì fǎ)的意思: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脱离困境,得到解脱和出世的方法。
- 注释
- 常说:经常说,普遍认为。
人间法:尘世的规则或道理。
自空:自然为空,没有实质。
出世法:佛教中指超脱世俗的修行方法。
还同:也同样。
微踪:细微的踪迹,此处比喻过去的修行经历。
旧是:以前是在。
香林:芬芳的树林,比喻修行的清静之地。
馀烬:燃烧后的灰烬,比喻残留之物。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充满苦难的尘世。
后夜:深夜。
池心:池塘的中心。
素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形容清澈、纯净的月光。
春天:春季时节。
树色:树木的颜色,这里借以描绘景象。
吾知:我知道,我明白。
世代:一代接一代,指时间的流逝。
相看尽:全部看完,指世代的终结。
浮生:虚浮不定的人生,比喻人生短暂且无常。
似影公:像影子一样,形容人生的虚幻不实。
- 翻译
- 人们常说尘世的法则终归虚空,为何又言修行出世的法门同样如此。
往昔微量的踪迹留在芬芳的树林之下,而今仅余的灰烬却在火宅之中。
深夜时分,池塘中心悄然升起明月,春日里树木的颜色在悲风中摇曳。
我深知世代更迭终将消逝殆尽,又有谁能领悟这浮生如同幻影一般。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这两句是指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连出家修行以求解脱的人,也难免陷入相同的空幻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深刻理解。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从前的清净寺庙如同香林,然而现在却变成了充满烦恼和贪欲的“火宅”。这里的“火宅”源自佛教经典,比喻世间充满苦难。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池中倒映着清澈的月亮,但在诗人眼里,却是一种悲凉之感,因为它触发了对世事无常和生离死别的深切感受。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力,他明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永恒。而“谁悟”则表现出一种悲凉和无奈,人们往往难以领悟到生命如同梦幻泡影般脆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空幻与现实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苦短和佛法深邃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禅宗特有的意境和哲思,是一篇融合了佛教思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闻鸡起舞
百动俱休息,遥闻野外鸡。
起提孤剑舞,肯恋一枝栖。
乍枕雕戈寝,俄惊绛帻啼。
自嗟褐宽博,不觉袖昂低。
茅店寒声绝,函关晓色迷。
细腰方按曲,风雨漫凄凄。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五言长城
五字非容易,须曾断几茎。
身虽居破屋,人比作长城。
塞北李都尉,江东阮步兵。
偏师攻不下,老将望而惊。
立帜骚坛峻,降旗敌垒平。
可怜秦系辈,浅陋欲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