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全文
唐 / 毛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万里求文教王春别离

未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笔论蕃意,焚香汉仪

莫言沧海阔,杯度自应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论(bǐ lùn)的意思:指以文章或文字进行争辩、辩论的行为。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汉仪(hàn yí)的意思:指汉族的风仪和礼节。

王春(wáng chūn)的意思:指人物的形象、气质或风采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或独特。

文教(wén jiào)的意思:文教是指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事物或领域。

祖行(zǔ xíng)的意思:指祖辈所行的道路或事业,也可指家族的根基和传统。

注释
万里:极远的距离,形容路途遥远。
求文教:寻求文化和教育。
王春:春天,这里特指离别的季节,因古代多在春季送别。
怆别离:悲伤地离别。
未传:还没有传授或学到。
不住相:佛教术语,指不执着于外在表象,强调心灵的超脱。
归集:收集,汇集。
祖行诗:祖先流传下来的诗歌。
举笔:拿起笔,准备写作或论述。
论蕃意:讨论外国或边疆民族的意图或文化。
焚香:点燃香,常用于表示虔诚或正式场合。
问汉仪:学习和询问汉族的礼节与制度。
莫言:不要说。
沧海阔:形容大海广阔无垠,比喻困难重重或距离遥远。
杯度:典故,指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象征只要有决心和智慧,就能克服难关。
自应知:自然会知道,理应明白。
翻译
远行万里寻求文化教育,春天里离别显得格外悲伤。
还没能传达不执著于外相的佛法,回归时搜集了祖先的诗歌。
提笔讨论外国的意向,焚香学习汉族的礼仪。
不要说大海宽广难以跨越,只要有决心如达摩过海,自然能够知晓其中的深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毛涣创作的,名为《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通过这短小的片段,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深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万里求文教,王春怆别离。"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以及面对朋友即将远行时的不舍之情。"万里求文教"显示出对于文化交流的无限向往,而"王春怆别离"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心痛。

"未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些什么作为友情的见证和纪念,同时也强调了通过诗歌来传承先人的思想和行为。

"举笔论蕃意,焚香问汉仪。"

诗人在这里提到用笔墨来探讨边疆之事,以及通过焚香以示对古代礼仪的尊崇。这两句体现了诗人不仅关注个人情感,也关心国家大事和文化传承。

"莫言沧海阔,杯度自应知。"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尽管相隔遥远,但心灵的交流不受物理距离的限制。在这里,"杯度自应知"隐含了一种超越物质空间的心灵沟通。

整体而言,这段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文化传承和知识探求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毛涣
朝代:唐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在台州,作诗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猜你喜欢

挽左宗棠联

执策过江来,拔下走于宦途废弃之余,经岁未酬知,抚己倍增迟暮感;

论功征史在,丧我公于国事纷纭之日,防秋虽罢战,鞠躬难了尽勤心。

(0)

题某室联

尽力量为善;振精神读书。

(0)

挽曾国荃联

古有社稷臣,济世安民,公真无忝;

上为天下痛,感恩知己,我犹其私。

(0)

挽侄

噩梦已成真,叹此日羊石升沉,两泪苦含沧海碧;

旅魂应未散,痛今兹狐丘首正,一棺孤瘗远山青。

(0)

正坑接神,门前有双溪环带

廿余年备历艰辛,幸波平鼋背,利觅蝇头,愿儿曹坚守清风,好趁稚龄丁字识;

三两辈皆为知己,值始就蜗居,小张燕席,命童仆安排几日,怀添劝饮子庭趋。

(0)

挽张之洞联

宇宙垂大名,人道公是卧龙,能不负宫庭所托;

天地留诗卷,我愧身非郑獬,何以应忠孝之求。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