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曾二云师相》
《哭曾二云师相》全文
明 / 卢若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崚嶒品望朝端,一木独支颠厦难;

误倚田横栖海岛,忍看胡马江干

何曾先去为民望惟有舍生取义安。

惭愧不才寄托,展观遗札涕汍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朝端(cháo duā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高位的官员。

海岛(hǎi dǎo)的意思:指海洋中的岛屿,也用来比喻孤立、偏僻的地方。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寄托(jì tuō)的意思:寄托指将情感、希望、思想等寄托在某个对象或事物上,把内心的愿望寄托于外物之上。

江干(jiāng gān)的意思:江河的岸边,指江河边的地方。

民望(mín wàng)的意思:指人民对政府或领导人的评价和期望。

品望(pǐn wàng)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的品质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取义(qǔ yì)的意思:根据实际情况或需求选择适合的意义。

舍生(shě shēng)的意思:舍弃生命,不顾生死。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的意思: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正义和道义。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卢若腾为悼念曾二云师相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深深哀悼和敬仰之情。首句"崚嶒品望著朝端",描绘了曾师相高尚的品格和在朝廷中的威望,"一木独支颠厦难"则比喻他在动荡时局中如孤木支撑大厦般艰难。接着,"误倚田横栖海岛"借田横的故事,暗示曾师相被迫退隐,但仍坚守节操,"忍看胡马渡江干"则表达了对异族入侵的无奈与悲愤。

"何曾先去为民望"表明曾师相并未忘记人民,始终心系百姓,"惟有舍生取义安"更是赞美他为了道义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惭愧不才蒙寄托,展观遗札涕汍澜",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曾师相的敬仰以及读其遗墨时的感伤与自责,泪水涟涟,情感真挚深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曾二云师相的忠诚与人格魅力,以及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卢若腾
朝代:明

卢若腾,又字海运,号牧洲;文号留庵。明末清初福建同安县金门贤厝人。1598年(明神宗万历廿八年)出生,1640年(明崇祯庚辰十三年)与潘湖黄锡衮同榜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兴利除弊,遣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他支持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于1664年赴台投郑,至澎湖突然病重而卒。著有《留庵文集》、《方舆互考》、《岛噫诗》、《与耕堂随笔》、《岛居随录》等。
猜你喜欢

如梦令 以上启真集卷中

万法心头可可。
偃月抽添水火。
淘炼结金晶,迸出圆明珠颗。
证果。
证果。
一混虚空是我。

(0)

满庭芳 赠侯伯通善算法

天赋多能,纵横业擅,策量天地高低。
数明日月,加减辨盈亏。
山岳明分广阔,料江海、深浅皆知。
方隅内,支分人物,一一见毫*。
廓开方寸径,求一真趣,九九为规。
定身田精变,上下推移。
共积三千数足,商除到、八百功齐。
一乘妙,□□拈下,实际总无遗。

(0)

木兰花令·两弦中

两弦中,藏真造。
阴阳返复,坎离颠倒。
二气驱驰入炉灶。
烹煎按候,药林不耗。
异香馥郁风飘渺。
金花吹绽,结成圆宝。
净明实相非草草。
虚空一样,大光融照。

(0)

江梅引 赠刘会首

粒食衣*苦贪求。
锁眉头。
利名搜。
酷恋埏埴,为器弄风流。
谩到宝山甘空手,只坐守,这轮回,未肯休。
不如返照一身修。
马猿收。
汞*留。
火*丹炉,按候谨添抽。
炼就一真圆明宝,射宇宙,莹无疵,价莫酬。

(0)

瑞鹤仙·玉峰时暂歇

玉峰时暂歇,觉风入琼林,倍增真悦。
烦蒸顿消灭。
扫尘埃四海,廓然施设。
八方静洁。
布一味、清凉妙绝。
这些儿冷淡生涯,等闲未曾轻泄。
奇别。
萧萧昼夜,飒飒乾坤,几人能瞥。
随机应辙。
寻知友,伴明月。
绕群芳结秀,响报声闻,动用阴阳正诀。
待浮生,吹散迷云,凭时细说。

(0)

鹧鸪天 冬

一夜严凝作苦寒。
头明六出落人间。
彤云掺粉蛾飞舞,柳絮随风蝶往还。
梅影瘦,竹枝弯。
一丘湖玉倚阑干。
何人助我丹青力,写入屏山子细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