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
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閒居》。
敝庐(bì lú)的意思:指破旧的屋子,也用来比喻贫寒的家庭。
草书(cǎo shū)的意思:指一种行书的字体,泛指潦草、难辨的字迹。
扶疏(fú shū)的意思:扶持和疏导,指帮助和引导他人,使其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改善。
屏风(píng fēng)的意思:比喻挡住或隔绝外界事物的东西。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庭除(tíng chú)的意思:指清除内外庭院的杂草,比喻清除害群之马,除去害人之事物。
障子(zhàng zǐ)的意思:指阻挡、遮蔽的物体或事物。
章草(zhāng cǎo)的意思:指文章或书法的章法和草书风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雅致。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首句“山人有敝庐”,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居住环境——一座简陋但充满自然气息的小屋。接着,“竹树近扶疏”一句,通过竹树的茂盛生长,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傍岩开灶井,横涧引庭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日常场景。灶井的开设,不仅满足了生活所需,也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横涧引庭除”则暗示了水源的便利,为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两句,通过“游仙画”和“章草书”的描述,展现了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游仙画可能寓意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章草书则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谁言非面俗,更欲赋《闲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不仅满足于眼前的宁静生活,还渴望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河水城下流,登城望弥惬。
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龙门无旧场,武牢有遗堞。
扼喉兵易守,扪指计何捷。
天夺项氏谋,卒成汉家业。
乡山遥可见,西顾泪盈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