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妙峰庵二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清晨漫步于南冈,手持藜杖,偶然间踏入幽深山谷,寻得一处禅修之所的奇妙经历。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首句“朝暖南冈一杖藜”,以“朝暖”点明时间,早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为整个场景铺垫了温馨的基调。“南冈”则暗示了地点,位于山南的高地,通常被认为是风景秀丽之地。“一杖藜”则是行者的象征,诗人手持藜杖,缓缓前行,既体现了行走的轻松自在,也暗含着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精神。
次句“忽投深壑得禅栖”,描述了诗人不经意间踏入深谷,却意外地找到了一处静谧的禅修之所。这里的“忽投”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发现这一隐秘之地的惊喜与意外,同时也暗示了禅修之地的隐蔽与神秘。
第三句“共言伐翳通樵径”,可能是指在寻找禅修之所的过程中,诗人与同行者共同砍伐遮挡道路的杂木,开辟出一条通往山林深处的小径。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在探寻真理或内心平静的路上,需要克服障碍,勇往直前。
最后一句“后日重来路恐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再次探访时可能会迷失方向的担忧。然而,这种担忧也蕴含着对未知的期待和对探索过程的珍视。它提醒我们,每一次的探索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而正是这些未知和挑战,构成了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