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日四首·其一》
《腊日四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今日妍暖青春亦不迟。

竹寻穿地笋,梅有犯寒枝。

云物无事,禽鱼暖自私

芳菲满眼准拟报愁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犯寒(fàn hán)的意思:指感受到寒冷。

芳菲(fāng fēi)的意思:指花草的香气浓郁,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美景。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满眼(mǎn yǎn)的意思:形容充满眼前,无法避免或忽视。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妍暖(yán nuǎn)的意思:形容容貌美丽而温暖。

云物(yún wù)的意思:指云彩和物体,用来形容云朵中的各种形状和物体。

准拟(zhǔn nǐ)的意思:准备、计划

自私(zì sī)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

注释
今日:当天。
妍暖:明媚温暖。
青春:年轻的时光。
迟:晚。
竹:竹子。
穿地笋:破土而出的新笋。
梅:梅花。
犯寒枝:在严寒中生长。
云物:天空和万物。
晴无事:晴朗无事。
禽鱼:鸟儿鱼儿。
自私:各自享受。
芳菲:芬芳的花朵。
行满眼:满眼皆是。
准拟:仿佛准备。
报愁知:抚慰忧愁。
翻译
今天的阳光多么明媚,青春也还不算晚。
竹子寻找破土而出的新笋,梅花傲然挺立在严寒中。
天空和万物在晴朗中平静无事,鸟儿鱼儿享受着温暖的时光。
满眼都是芬芳的花朵,仿佛它们能感知并抚慰我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今日何妍暖,青春亦不迟"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春天气候温和、万物复苏的生动场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宝贵,不应错过青春。

接下来的"竹寻穿地笋,梅有犯寒枝"两句,则具体描写了春日植物的生长状态。竹子从地下探出新笋,而梅花则在寒冷中顽强绽放,这些都是春天到来、生命力旺盛的象征。

"云物晴无事,禽鱼暖自私"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云彩悠然,动物与水族生物在温暖中各自享受着春意,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两句"芳菲行满眼,准拟报愁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色时的心情。满眼都是春天的花草,这份美好让诗人的心中也感到了一丝慰藉,似乎可以告别之前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哲理:珍惜时光,与自然和谐共处。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

不学扬雄事草《玄》,且随苏晋暂逃禅。

无锥可卓香岩地,有柱难擎杞国天。

谩诧丹霞烧木佛,谁怜青露泣铜仙。

茫茫东海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

(0)

别帽

云样飘萧月样团,百年雄丽压南冠。

黄金缀顶攒文羽,白璧垂缨间木难。

刺绣尚期平敌垒,簪花曾梦舞仙坛。

一从吹堕西风里,谁念蒙尘白发寒。

(0)

送非空晦之二上人归青原

青原山气郁盘纡,去郭连村十里馀。

洗钵水香晨粥后,读书灯烬晓钟初。

晴天小阁收摩衲,煖日轻云护苾刍。

愿得明年筋力健,径寻溪路访深居。

(0)

赋春梦婆

黄柳城边风雨多,白头宫女有遗歌。

东坡《哨遍》无知己,赖有人间春梦婆。

(0)

蹋鞠歌赠刘叔芳

蹋鞠复蹋鞠,佳人当好春。

金刀剪芙蓉,纫作满月轮。

落花游丝白日长,年年他宅媚流光。

绮襦珠络锦绣裆,草裀漫地绿色凉。

揭门缚綵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

低过不坠蹴忽高,蛱蝶窥飞燕回舞,步矫且捷如凌波。

轻尘不上红锦靴,扬眉吐笑颊微涡。

江南年少黄家多,刘娘刘娘奈尔何!

只在当年旧城住,门前一株海棠树。

(0)

新春喜事

开春七日得喜报,便似沉疴一日痊。

太子抚军衣有纩,相臣忧国食无膻。

玺书褒重二千石,斗米价平三百钱。

戴白老人称万寿,吾皇今是中兴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