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墓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本意:最初的意图。
治功:政治功绩。
徙木:比喻轻易实现的政绩,如徙木立信。
党祸:参与或引发的政治动乱。
扬尘:引起混乱,比喻动乱。
报雠:报仇雪恨。
岂教:哪里允许。
行劫:公开抢劫。
作俑:开始做坏事,此处指首开恶劣风气。
害仁:残害仁德。
- 翻译
- 原本想通过简单的行动来建立政绩,怎会参与制造动乱。
报复哪里能容许公开抢劫,这样的行为反而成了残害仁德的源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荆公墓二首》中的第二首,主要针对的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字介甫,世称荆公)的某些政策和行为。诗中批评了王安石推行变法时,原本意图通过“徙木”(象征取信于民的改革措施)来治理国家,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了偏差,导致党争四起,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使得“扬尘”(比喻纷争和混乱)。
诗中提到“报雠岂教行劫”,暗示王安石的改革举措被部分人用来报复私仇,而非真正为公众利益着想,这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作俑翻成害仁”则进一步指出,这样的行为如同制造始作俑者,最终伤害了仁政的原则和人民的福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对王安石变法的复杂评价,既有对其改革理想的认可,也表达了对改革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忧虑和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