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溪(bì xī)的意思:指清澈见底的溪水,比喻文采清新、才思敏捷。
不借(bù jiè)的意思:拒绝借出或借用
长须(cháng xū)的意思:长须是指胡须长而垂下的样子,比喻人年纪大、经验丰富。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德色(dé sè)的意思:指品德高尚、道德品质纯正。
风寒(fēng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刺骨,寒气透骨。
裹头(guǒ tóu)的意思:指遮蔽、掩盖真相或事实。
蹇驴(jiǎn lǘ)的意思:形容人愚笨或者行动迟缓。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破帽(pò mào)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受到破坏,形象受到损害。
青嶂(qīng zhàng)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青山,常用来形容山势险峻。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渥丹(wò dān)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色彩、光亮。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知行(zhī xíng)的意思:指知道道理并付诸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重赋(zhòng fù)的意思:重新赋予,再次给予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胡长孺的《题秋江唤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江边唤渡图景。诗中以“道傍木叶如渥丹”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路边的树叶比作浸染了深红色的丹砂,形象地展现了秋天树叶的鲜艳与丰富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归急不知行路难”一句,通过人物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归家的渴望,以及面对复杂道路时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的细腻捕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同理心,以及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青嶂碧溪自唤渡,蹇驴破帽秋风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江边的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青翠的山峦与碧绿的溪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蹇驴破帽秋风寒”则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穿着朴素、骑着老驴的旅人,在秋风中艰难前行的形象,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蕴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裹头长须甚德色,肩轻不借有馀力”两句,则转向对人物内在品质的赞美。长须裹头的装扮,以及“有馀力”的描述,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暗示了其内心的修养与力量。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颂扬,也是对一种超脱世俗、坚韧自守精神的肯定。
最后,“人间尘土深复深,谨勿重赋招隐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在繁华与喧嚣的人间,尘土深重,但诗人提醒人们,不应沉溺于逃避现实的隐逸之中,而是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江边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五首·其三
别院霜砧,短亭风笛,听来无限伤神。
回思前事,春梦了无痕。
未免猿啼鹤怨,心情减、倦谱罗裙。
空弹指、露杯分酒,相对月如银。
新来添怅望,绵绵远道,楚水湘云。
怕粉憔脂悴,无计留春。
已是欢丛去眼,今生料、空盼横陈。
危栏外,寒鸦落木,愁杀倚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