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北城门沙门》
《北城门沙门》全文
南北朝 / 庾肩吾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弘誓(hóng shì)的意思:宣扬自己的决心和誓言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旷劫(kuàng jié)的意思:指大灾难、大劫难。

林树(lín shù)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

求道(qiú dào)的意思:追求真理、追寻道路或道义。

神通(shén tōng)的意思:指超凡的才能或非凡的智慧。

四弘(sì hóng)的意思:四个方面的广泛传播和推广

通力(tōng lì)的意思:通力指的是共同努力、齐心协力。

无论(wú lùn)的意思:不论,表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延促(yán cù)的意思:拖延或推迟

有神(yǒu shén)的意思:指有神奇的力量或者有非凡的才能。

振锡(zhèn xī)的意思:指振奋振作,积极行动,努力进取。

至道(zhì dào)的意思: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最高的境界。

神通力(shén tōng lì)的意思:指超凡的能力或非凡的智慧,能够做出超乎寻常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坚定追求佛法修行的形象。首句“经行林树下”,描绘了僧人在茂密树林间行走的情景,隐喻其修行之路的曲折与艰辛。接着,“求道志能坚”点明了僧人的决心与毅力,他不畏艰难,一心向道。

“即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非凡修为,他不仅拥有超凡脱俗的力量,还能在云烟中自由行走,象征着他在精神层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这里提到的“四弘誓”是佛教中菩萨所发的誓愿,包括众生平等、利益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界无尽等。这表明僧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他的修行已经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

最后,“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这句话表达了僧人对生命的淡泊态度,他不追求长久的生命,也不在意时间的长短,只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和对佛法的追求。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和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人坚定的信仰、非凡的修为以及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庾肩吾

庾肩吾
朝代:南北朝   字:子慎   籍贯: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   生辰:487-551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猜你喜欢

应天长.连雨有叹,用梦窗韵

风竿转暝,云絮蘸空,沈阴遍洒郊陌。

正见燕寒巢幕,衔泥话春色。乌衣巷,前度客。

定识我、秀眉吟窄。旧尘在、一片残衫,酒晕青碧。

哀乐念今昔。不到中年,不信世情隔。

但憾著书缘绝,咿唔抚空壁。沧波路,归思寂。

早倦听、下亭凄笛。赋愁了、冷雨檐花,清漏初滴。

(0)

河满子·其一

昨岁今宵月满,千门万户皆春。

宝马香车追逐处,五陵年少如云。

猛听一声去也,低头彊拭啼痕。

(0)

虞美人

孤舟晓过叉鱼子。雪浪排空起。英雄到此黯魂销。

二百三滩惟有此滩高。也知天意怜倾覆。

失足谁能救。霎时万念尽销沈。

刬却人间无数不平心。

(0)

眼波媚.别忆

缠绵碧玉破瓜年。娇小谢华铅。

入伊心里,非关酒后,即在愁边。

分明彊笑难抛却,消息透人前。

黏泥带絮,思量解脱,欲叩臞禅。

(0)

忆秦娥

月何极。明明长照红颜色。红颜色。

疑云疑雨,楚王宫北。相思相忆头丝白。

欢娱已往今非昔。今非昔。温柔乡路,安排抛掷。

(0)

翠楼吟·其二继莲畦为江藩,与端督龃龉。朝命移甘肃,于道令权皖抚,故为此词

一角钟山,朝朝拄笏,宦情不如归兴。

君恩容卧治,且饶与、皋兰轺乘。公才须称。

喜六旆红停,皖山青映。

新开府,早秋衙鼓,雁声遥应。还认。

油幕看人,问故人别后,好风谁赠。

白蘋江上句,料难共、吴兴争胜。戟门香凝。

有得意诗篇,赏心图帧。

君知否、楚云楼阁,有人闲凭。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