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蜀中元夕》
《蜀中元夕》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华西蜀两元宵,总去家山道路遥。

来岁乞归逢此夕,故乡灯火笙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华西(huá xī)的意思:指西南地区,也可以用来形容地理位置较远的地方。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京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京城的繁华景象或者指繁华的都市。

来岁(lái suì)的意思:明年;来年

乞归(qǐ guī)的意思:乞求回归的意愿。

山道(shān dào)的意思:山间的小道,也指行路艰难。

笙箫(shēng xiāo)的意思:比喻音乐和谐悦耳。

西蜀(xī sh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四川地区,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与四川地区有关。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鉴赏

这首《蜀中元夕》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描绘了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比京城与蜀地的元宵节景象,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于团圆与归乡的渴望。

首句“京华西蜀两元宵”,开篇即点出京城与蜀地同时庆祝元宵节的情景,两地虽同为佳节,却各具特色。接着“总去家山道路遥”一句,道出了诗人身处异乡,与家乡相隔遥远的事实,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后两句“来岁乞归逢此夕,故乡灯火沸笙箫”,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一年的憧憬。他期待着能够回到故乡,再次与家人共度元宵佳节,那时的家乡定会灯火辉煌,乐声悠扬,充满欢声笑语。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既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也是对团聚时刻的热切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与想象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团圆的向往,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烟雨楼·其二

仙人居处即鳌宫,更作层楼峭倚空。

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花镳柳策熙怡里,耘笠渔蓑笑语中。

别有夜楹千里月,凭栏清兴与谁同。

(0)

新岭庵·其二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0)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

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

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

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

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

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

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

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

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

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

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

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

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

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

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

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0)

松图

毵然苍发数株松,一夜移来堂壁中。

老干尚存千古雪,仙花不落半岩风。

踏枝几误寻巢鹤,跨涧多疑出海龙。

自昔大夫荣宠后,至今华翰侈遗封。

(0)

游牛首山叙志

夙昔抱奇气,遨游山水中。

山水岂不佳,心怀自忡忡。

于今老将至,遨游兴无穷。

青天倚绝壁,白石悬孤桐。

时乘小红车,朝西暮复东。

登登牛头岭,浮云绕苍空。

杨柳落晴雪,桃李吹春风。

斜阳下鸟道,野雉藏蒿蓬。

偶逢碧眼僧,呼我赘世翁。

叩之不复语,矫首看归鸿。

(0)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