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者不得衣,不蚕者得衣。
《采桑行》全文
- 注释
- 蚕者:养蚕的人。
衣:衣服。
不蚕者:不养蚕的人。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富贵人家。
富贵家:富裕的家庭。
上锦下襦:上衣华丽,下衣简单。
作苦:辛勤劳动。
不知:不了解。
- 翻译
- 养蚕的人没有衣服穿,不养蚕的人却能穿上。
那些住在长安富贵人家的,上身穿锦绣,下身着短袄,却不知这些衣物背后的辛劳。
- 鉴赏
这首诗《采桑行》是宋代诗人顾禧所作,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前两句"蚕者不得衣,不蚕者得衣"直接表达了蚕农辛勤劳作却衣不蔽体的现实,而那些不从事蚕桑的人却能穿上华丽的衣物。接下来的"长安富贵家,上锦下襦"描绘了富贵人家穿着华美的服饰,进一步强调了贫富差距。最后的"作苦不知"四字,饱含对劳动者艰辛付出而他人却享受其成果的讽刺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诗句,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困苦与权贵阶层的奢侈,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味,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揭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