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
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
这首诗描绘了土燕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开篇“利嘴穿虚壤,卑栖足自支”形象地展示了土燕以锐利的喙挖掘土壤,寻找食物,栖息在低矮之处,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身体的生活状态。接着,“晚归先认穴,春哺亦知时”则揭示了土燕具有敏锐的时间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日落时间返回巢穴,以及在春季适时哺育幼鸟,体现了它们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适应。
“避隼栖林莽,随虫掠水湄”进一步展现了土燕的生存策略,它们在面对猛禽如隼的威胁时,会选择隐蔽在茂密的树林中躲避;而在捕捉昆虫时,则会迅速掠过水面,显示出其机敏的捕食技巧。最后,“画梁原不爱,于世更何疑”表达了诗人对土燕不追求华丽装饰,而是专注于生存与繁衍的态度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对世间事物的淡然态度,认为土燕的生活哲学足以解答世间的一切疑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土燕这一物种的独特生活习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渡头相遇,飏情丝一缕,被伊牵住。
美眷如花,似水流年,来往瞿塘、滟滪。
年来不带看花眼,随流水、杨花飞絮。
怎当他、翠袖殷勤,切切凄凄私语!
背却东船西舫,可怜宵,偷把金针微度。
海誓山盟,生生世世!
三月于归定赋,好花还仗东皇护,怕巽二膝六含妒。
且从今,捲起风帆,移入无风波处。
幽静婵娟,天然异、尘凡草木。
便假说、楚骚曾咏,国香堪服。
岩桂也应输品格,江蓠只合供奴仆。
算谢家、玉树并来看,犹嫌俗。修蛾扫,眉痕蹙。
仙带曳,裙腰绿。与招魂位置,藐姑山麓。
琴筑泠泠千步涧,烟霏杳杳三间屋。
向此中、同配水仙王,宜秋菊。
一晌闲缘借。便意行散缓,消愁聊且。
有花迎径曲,鸟呼林罅。秋光取次披图画。
恣远眺、登临台与榭。堪潇洒。
奈脉断征鸿,幽恨翻萦惹。忍把。
鬓丝影里,袖泪寒边,露草烟芜,付与杜牧狂吟,误作少年游冶。
残蝉肯共伤心话。问几见斜阳衰柳挂。
谁慰藉,到重阳,插菊携萸事真假。
酒更贳、更有约、东篱下。
怕蹉跎霜讯,梦沈人悄西风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