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始兴江口感怀》
《过始兴江口感怀》全文
唐 / 韩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忆作儿童伯氏,南来今一身存。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shǐxīngjiāngkǒugǎn怀huái
táng / hán

zuòértóngsuíbǎishìnánláijīnzhīshēncún

qiánbǎikǒuháixiāngzhújiùshìréngònglù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口(bǎi kǒu)的意思:形容众多人口,表示人数众多。

伯氏(bó shì)的意思:指以伯父自居,傲慢自大的人。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还相(hái xiāng)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样子或状态,恢复正常。

旧事(jiù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旧时的消息。

来今(lái jīn)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或程度。

目前(mù qián)的意思:指现在、当前的时刻或状态。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注释
忆:回忆。
作:作为。
儿童:小孩子。
随:跟随。
伯氏:伯父。
南来:从南方来。
今:现在。
只:只有。
身存:独自生存。
目前:眼前。
百口:全家。
还:仍然。
相逐:追随。
旧事:过去的往事。
无人:没有别人。
可:可以。
共论:一起谈论。
翻译
回忆起我还是个孩子时跟随伯父南下,如今只剩下我一人还在。
眼前一家人仍然追随我,但过去的事情已经没有人可以一起谈论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过始兴江口感怀》。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对往事的深沉怀念和孤独感受。

“忆作儿童随伯氏”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回忆幼年时跟随长辈的场景,那时候可能充满了欢声笑语。"南来今只一身存"则揭示出时间流转、世事变迁后的孤独与凄凉,现在诗人自己南下,仅剩一人。

“目前百口还相逐”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生动的画面,尽管周围依旧是热闹的人群,但是"旧事无人可共论"则表明了这些人无法与诗人共同回忆过往,这种隔阂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欢乐,表现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当前孤立无援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朝代:唐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生辰:768~824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猜你喜欢

礼部祈雪致斋予以在告弗预柬同曹诸君二首·其二

曾是天心远,如何冬令乖。

治神修祷祀,格帝戒明斋。

华省寒阴静,层城夕气佳。

谁知陋巷里,玄默与君皆。

(0)

咏虚谷别业

高士尚玄虚,因从山腹居。

石泉留洗药,带草备藏书。

合道游空寂,修心返太初。

翻嫌郑氏谷,乌用世名愚。

(0)

闻笛

何人吹玉笛,偏遗怨声来。

楚地已衰柳,吴山尽落梅。

不堪曾憭慄,况值独徘徊。

胡必羌城下,能令壮士哀。

(0)

题北坞精舍寄赠蔡克铭先生

樗杨蔽户薜缘墙,半坞依微聊可藏。

辟牖耻同凿瓮陋,覆椽戏作刈茅荒。

盆池湛湛偏涵色,庭草萋萋自有芳。

蟠礴虽无林谷美,栖迟也觉壑丘长。

主人未识平生意,独抱遗经心力费。

沿溯宓姬后与先,攻求诂训同兼异。

宁思世上逐繁华,尚向斋中勤寤寐。

似恋楹轩寡出门,颇遭亲友嘲忘事。

扬雄嗜酒且好书,爱君僻性亦复如。

兰樽满处开缃帙,芸箧香边贮曲车。

流俗妄轻何足问,襟期遥合每相于。

题诗一写坞中趣,不见莫令佳事疏。

(0)

蝶恋花

小别安知非永诀。独倚高楼,望断长天阔。

草树荒寒冬一色。茫茫路上深深辙。

莫盼重逢休恨别。花落方开,明月园方缺。

绿鬓青春都未歇。不难自慰朝和夕。

(0)

浣溪沙

万木阴阴向晚晴。梦回独自放歌行。

悲欢依旧欠分明。

犹记秋红随手折,忽看春绿满枝生。

今年枫叶去年情。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