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草(pì cǎo)的意思:指开辟道路,除去荆棘,比喻为人排除困难,为事物铺平道路。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大圣(dà shè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有才智的人。
二帝(èr dì)的意思:指两个帝王,通常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帝王。
服属(fú shǔ)的意思:服从、顺从、听从。
开基(kāi jī)的意思:开辟基础,创办事业
蛮荆(mán j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粗野凶悍,不讲礼貌。
南荒(nán huāng)的意思:南方荒芜之地
三王(sān wáng)的意思:指三位具有统治地位或权威的王者。
文明(wén míng)的意思:指社会文化程度高,人们言行举止有礼貌、有教养。
揖让(yī ràng)的意思:指彬彬有礼地敬让他人,表现出尊重和谦虚的态度。
- 鉴赏
这首诗《泰伯庙》由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通过对泰伯庙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与对文明传承的感慨。
首句“蛮荆古服属南荒”,以“蛮荆”代指南方偏远之地,点明泰伯庙所在地域的偏远与古老,暗示泰伯在此地开创文明的不易。接着“大圣开基辟草堂”,赞扬泰伯作为伟大的圣人,在此地开基立业,辟出草堂,为后世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载造文明追二帝”,进一步强调泰伯在文明建设上的贡献,与古代两位帝王相提并论,表明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尚馀揖让补三王”则表达了泰伯不仅在物质文明上有所建树,更在礼仪制度上完善了夏、商、周三代帝王的礼制,使得文明更加完备。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颂的手法,既描绘了泰伯庙的历史背景,又高度评价了泰伯在文明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以及对文明传承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