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春(cháng chūn)的意思:长久的春天,指事物长期兴盛、繁荣的状态。
愁予(chóu yǔ)的意思:愁予是一个表示担忧、忧虑的成语,意思是担忧自己的事情。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故居(gù jū)的意思:指已故名人的居住地,也泛指已故人的住所。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郊墟(jiāo xū)的意思:指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
劫火(jié huǒ)的意思:指火灾、灾难。比喻危险、困境或灾祸。
灵应(líng yìng)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的现象。
墓庐(mù lú)的意思:指生活困苦、居住简陋的房屋。
飘飏(p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物体在空中飞翔或漂浮的样子。
邱垄(qiū lǒng)的意思:邱垄是指山脉或山丘,也用来形容事物高大、壮丽的样子。
上墓(shàng mù)的意思:指犯错误或犯罪后,被追究责任或受到惩罚。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先灵(xiān líng)的意思:事先有所感悟,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渔樵(yú qiáo)的意思:渔樵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渔”和“樵”。渔指的是捕鱼,樵指的是伐木。渔樵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从事渔业和樵业的生活。
诸弟(zhū dì)的意思:指兄弟们,表示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
作客(zuò kè)的意思:在他人家中作客,暂时寄居。
- 鉴赏
这首《寒食上冢感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方仁渊所作,通过对清明时节携酒前往墓地祭扫的情景描绘,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联“寒食携樽上墓庐,纸钱飘飏满郊墟。”开篇即点明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寒食节前往墓地祭扫,并以“纸钱飘扬”描绘出祭扫时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哀伤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松杉厌长春风外,邱垄犹残劫火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将墓地的环境与历史的沧桑对比。松杉在春风吹拂下显得生机勃勃,而墓地则残留着战火后的痕迹,暗示了生命与死亡、自然与历史的深刻对比。
颈联“地下先灵应责我,眼前诸弟转愁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自责,认为自己未能尽到孝道,同时对活着的兄弟感到忧虑,体现了对家族责任和亲情的深切关怀。
尾联“宁知作客终无补,悔不渔樵老故居。”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遗憾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意识到,无论在外漂泊还是归隐山林,都无法弥补对逝去亲人的愧疚,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清明祭扫这一传统活动,诗人不仅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对生命、家庭、责任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