箧中兵法在,端可灭强秦。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法(bīng fǎ)的意思:指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学问。
虎变(hǔ biàn)的意思:指人的本性或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凶猛变得温顺或由温顺变得凶猛。
龙蟠(lóng pán)的意思:形容山势、河流等蜿蜒曲折,如龙蛇盘旋。
孺子(rú zǐ)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具有出色的才能或能力。
神智(shén zhì)的意思:形容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反应敏锐。
亡命(wáng mìng)的意思:指无处可逃,处境危险,不得善终。
无身(wú shēn)的意思:没有身体或形体,也指没有实体、没有根据或没有依据。
异人(yì rén)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人,与常人不同的人物。
圯桥(yí qiáo)的意思:指古代修建的桥梁,用于引导水流、解决交通问题等。也比喻能够连接人与人、事物与事物的纽带。
隐沦(yǐn lún)的意思:隐退或沉没。形容人才被埋没或默默无闻。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有气(yǒu qì)的意思:指人有怨气、不满或愤怒。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与命运、机遇与才能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古皆亡命”,开篇即点出历史上的英雄往往并非生于高贵,而是从平凡中崛起,暗示了英雄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个人的努力与机遇的结合。接着,“英雄岂异人”一句,强调英雄与常人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他们能够把握机会,发挥潜能,最终成就非凡。
“龙蟠忧有气,虎变患无身。”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英雄比作潜藏力量的龙和等待时机的虎,形象地描绘了英雄在未显赫之前内心的忧虑与期待,以及他们对于机遇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不同于常人的内在力量和勇气。
“孺子虽神智,圯桥且隐沦。”这里引用了张良圯桥授书的典故,说明即便是聪明如孺子,也需要遇到合适的导师或机遇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机遇与指导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箧中兵法在,端可灭强秦。”这句话直接引用了历史上的事实——张良在圯桥得到兵书后,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成功击败了强大的秦朝。通过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英雄之所以能改变历史,是因为他们拥有智慧和策略,能够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咏史》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探讨了英雄与命运、机遇、才能之间的复杂关系,既赞美了英雄的不凡之处,也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