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霾扫万瓦,霜色去平迥。
若涵江水白,未觉城树暝。
苔根老梅坼,烟末倦鸟警。
幽声凄以感,群公醉方醒。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尺八(chǐ bā)的意思:形容人言辞刻薄、刁钻狡猾。
孤心(gū xīn)的意思:心灵孤独,感到孤单和寂寞。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旧态(jiù tài)的意思:指人思想观念陈旧、僵化,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变。
倦鸟(juàn niǎo)的意思:形容疲倦的鸟儿,比喻人疲劳不堪。
历落(lì luò)的意思:历史的兴衰更替。
了了(liǎo liǎo)的意思:了解得很清楚,非常明白。
凌寒(líng hán)的意思:忍受严寒,克服困难。
年事(nián shì)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很大或者年龄已经很大的人。
盘顶(pán dǐng)的意思:盘顶是指一个人或事物能够稳固地屹立在顶端,不倒不塌。
霜色(shuāng sè)的意思:指冬天的颜色,也指白发。
素秋(sù qiū)的意思:指纯朴、淳厚、不加修饰的秋天。
惘惘(wǎng wǎng)的意思:形容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夜气(yè qì)的意思:指夜晚的气候或气氛。
意欲(yì yù)的意思:指有意向、有决心去做某件事情。
竹柏(zhú bǎi)的意思:指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品质和精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月夜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竹柏的清影、寒风中登山的壮志、霜色的广阔与江水的清澈,以及园中孤梅、倦鸟和幽声的生动画面。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月洁如素秋”以“素秋”比喻月光的洁白,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接着,“夜气敛初静”点明时间背景,夜晚的宁静为接下来的景色铺垫。竹柏的“历落”与“耿然”描绘了它们在月光下的独特姿态,清影散落,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凌寒陟危巘,意欲赴沧溟”两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远大理想的决心。面对寒冷与险峻,他依然坚定前行,渴望达到更广阔的天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投射。
“苍霾扫万瓦,霜色去平迥”描绘了霜降后的景象,天空澄净,万物清晰可见,展现出一种开阔与纯净之美。而“若涵江水白,未觉城树瞑”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与和谐,江水与树木在月光下呈现出不同的美感,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孤心出群表,旧态赴新领”表现了诗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与追求创新的精神。他如同孤高的梅树,不随波逐流,而是引领新的方向。这里不仅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有对个人品格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曾擪尺八箫,踞雪坐盘顶”描绘了诗人可能进行的某种艺术活动或冥想,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苔根老梅坼,烟末倦鸟警”通过老梅与倦鸟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梅树在苔藓中顽强生长,倦鸟在烟雾中警觉飞翔,都象征着生命力的坚韧与不屈。
“幽声凄以感,群公醉方醒”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微妙声音,唤醒了周围人的沉醉状态,引导他们关注并欣赏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心灵觉醒与共鸣的呼唤。
最后,“惘惘一年事,了了此重省”总结了诗人对过去一年经历的回顾与反思,通过这次重游南园的经历,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深度的艺术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朱崖望断海中大,驾鹤南来当小川。
但见波涛空浴日,岂知潮汐几经年。
三山五岳遥分界,蓬岛瑶池各极边。
却羡遨游如咫尺,试将真境问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