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汉主(hàn zhǔ)的意思:指汉族的君主,也泛指中国的君主。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廊庙(láng miào)的意思:指宽敞的庙宇或宫殿。
銮舆(luán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蒙庄(méng zhuāng)的意思:指虚伪、欺骗。
上公(shàng gōng)的意思:指人民群众对官员的尊敬和敬仰。
徒言(tú yán)的意思:徒劳地说话,无效的言辞。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岩壑(yán hè)的意思:指山谷之间的峡谷或深沟,也用来比喻困苦、艰险的处境。
庄子(zhuāng zi)的意思:指言辞高妙、词句华丽,或形容人的文辞辩才高超。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河上公(hé shàng gōng)的意思:指在河流上行船的官吏,也用来形容在特定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
蒙庄子(méng zhuāng zi)的意思:指被骗、被蒙在鼓里,不知真相或被欺骗的状态。
逍遥自在(xiāo yáo zì zài)的意思:形容人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牵挂。
- 注释
- 廊庙:朝廷。
心存:挂念。
岩壑:山川沟壑。
銮舆:皇帝的车驾。
瞩:聚焦。
灞城:古代长安附近的地名。
东:东方。
逍遥:自由自在。
自在:无拘无束。
蒙庄子:指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逍遥游。
汉主:汉朝的君主。
徒言:空谈,徒然说。
河上公:传说中的隐士,常被用来象征隐居避世的生活。
- 翻译
- 朝廷心中挂念着山川沟壑,皇帝的目光聚焦在灞城东方。
如同庄子般逍遥自在,汉朝君主只是空谈像河上公那样的隐逸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彦昭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廊庙心存岩壑中"一句,描述了诗人将心灵寄托于深邃的山谷之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栖息之地。这里的“廊庙”指的是寺庙或宫殿,但在此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宁静与安详。
"銮舆瞩在灞城东"一句,则描绘了皇家的车驾停驻在灞城之东的情景,可能是指某次皇帝出行时的情形。这里的“銮舆”意味着皇权的象征,而“灞城东”则具体地点,暗示着诗人对这次事件或旅行有一定的关注。
"逍遥自在蒙庄子"一句,展示了诗人追求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境。这里的“逍遥自在”出自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而不受外界干扰,而“蒙庄子”则是对庄子的形象化表达,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汉主徒言河上公"一句,则是在叙述历史上的某个故事。这里的“汉主”指的是汉朝的君主,“徒言”意味着仅是传说或口头相传,而“河上公”则是一个不确定的人物,可能是一位隐居的高士或有道之人。这句话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提及,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美景、皇权活动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的多元化审美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